“葱, 姜,韭菜,茴香, 小麦, 水稻,果子菜, 蛇毒草, 刺果丛,止血草, 还有这两天湖阳和猫十八刚刚找到的荠菜和大白菜……”
秦臻现在正在盘点她第二阶段以来的成果。
“三个新的族人, 五只鸭子和两只鹅, 还有这个半成品房子外加两个部落的消息……”
这些都是她在第二阶段节点能不能进入前一百名的依仗。
“现在看来, 不少, 但是总觉得还缺一点儿亮点……”
秦臻原打算把建成第一间房子当成那个亮点, 但是目前看来, 难以实现了——夯土这道工序需要的时间远比秦臻预想的长。
今天两组人夯了半天, 才筑出了一道将将到秦臻小腿的墙。
至于说为什么只让两组人夯土?
秦臻表示, 主要是因为夯杵不够用。
没错, 就算是那个半成品夯杵, 湖部落现在也只有两个。
不过在给湖杨调岗之后,秦臻就已经安排他加紧做夯杵了。
这孩子在发明创造工具上确实有天赋。
才一天的功夫, 他就已经研究出了如何将“钻”和“燧”想结合。
秦臻去看了一下他的进度,发现他现在已经把一个木柱钻透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 他的钻孔是直的,也就是说,只要粗细合适,其他的木棍也可以自由的进出这个孔洞!
听起来好像没多大用, 但其实这是把原来的“定制化”变成了“普适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是秦臻前一天做出来的那两个木杵的话,一旦上面的猪肋骨把手断了或者掉了,那这个木杵也就费了。
因为木杵上的钻孔的弯曲程度,是和猪骨是完全贴合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原来猪骨的位置。
这就是“定制化”。
可是今天湖杨做的这个就不一样了。
他的钻孔是直的,就算是第一个木棍做成的把手断了,也可以马上把这根木棍取出来,换上一根大小粗细都合适的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