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乔然觉得这么一直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便托李婶给自己着了份活干,并拜托对方告知自己海边的动向。

只要那艘搁浅的运输船一离开海湾,他就准备寻找回去的方法。

李婶倒也是个爽快人,依言给他找了好几大捆竹条来,教了他一些简单的编织活儿。

于是乔然每天编完这些竹子便拿到集市上去卖。

一开始还是李婶帮他去卖的,但对方每次一回来都会告诉他卖完了,然后塞给他一堆银两和日常生活用品,时间一长,这便让乔然起了疑心。

到底是什么样的城镇天天有大批的人来买这种丑陋的编织工艺品?

至于“丑陋”则是乔然推测出来的,虽然他是个瞎子,但他不傻,他很确定自己瞎编出来的玩意儿好看不到哪儿去。

于是在卖空了编织品的一周后,他终于忍不住亲自带着那一箩筐丑陋的玩意儿上了集市。

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的人们都对他非常友善,好像恨不得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又是帮他提东西又是给他让路的,生怕他磕着碰着。

“民风淳朴”可以解释人们的好心,但解释不了他们把自己当成“皇上一样伺候”的这种诡异行径。

并且,乔然发现自己只要一在集市上坐下来摆摊,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摆出来的那些编织工艺品便会被抢购一空,并且人们总是乐衷于往他的篮子里塞钱。

乔然曾经在海里的时候是一条无忧无虑的快乐小鲛人,但即使是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享受过这种“无中生钱”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