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页

钱不够,技术远远达不到。

……

一口吃不成胖子,人生本来就是要经历无数踏板,才能来到最终的道路上,楚酒酒懂得这个道理,她也不气馁,只问韩生义,“那你找到什么人了,那人干什么的?”

“那个人姓陈,是五十年代的老留学生,学成就回来了,他在国外学的是发动机制造,水平么……还行吧,至少他现在没把那些知识都忘了。他在山西挖了十年的煤,现在身体不太行,让他亲手制作,已经没戏了,但是可以让他当技术顾问。”

楚酒酒短暂的愣了一下,然后,她就听明白了,“有技术,但没有好身体,所以就不能藏私了。”

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能想到这点,韩生义沉默一秒,替自己解释,“我只是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厂子真的办起来了,这位陈老师就是厂里的元老,该给他的我绝不私藏,他对厂里尽心,我就对他尽心。”

楚酒酒笑了一声,“得啦,看你吓的,我又没说什么,这样做就对了,咱们不至于无奸不商,但也不能傻乎乎的让人骗。”

又听到她说“咱们”,韩生义心里十分熨帖。

他看着楚酒酒,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楚酒酒却更关心厂子的事情,“接着说啊,你说了半天,也没说到底办什么厂。”

顿了顿,韩生义回答:“摩托厂。”

他详细的解释道:“摩托车的技术要求没那么高,造价也低,造出来以后,卖一辆出去,工人们的工钱就都有着落了,汽车基本没人买得起,但是摩托车,小富家庭,咬咬牙就能添一辆。”

楚酒酒怔了半天,她在回忆见过的摩托车,还别说,在这个年代,她一辆都没见过!

不止在这她没见过,在未来,她也没怎么见过,似乎只有极少数的年轻男人,会买一辆,出去装逼玩。

楚酒酒陷入回忆,她总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但她没想过,是她的思维出现了误区。

她没见过,不代表这东西没有市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对她来说,都是空白一片,她根本不知道这些年流行的东西是什么,自然也就不知道,摩托车这种代步工具,在小轿车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已经风靡了大街小巷。

楚酒酒对商机的眼光,比一般人高,却没有韩生义这么高。

现在国门已经开放,国外的东西跟海啸一样疯狂往国内传输,别看现在街上一辆摩托车都没有,但用不了多久,这东西,就会取代自行车,变成新的“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