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我也回来!都是打工,干嘛不给自己乡里干活?”

“就是!给咱们自己造房子,还能拿工资,我也报名!”

“汪书记您就别等两个礼拜了吧,现在就登记报名!算我一个!”

……

红泥沟出去打工的男人们,十有八九都是去了省城各大房产公司的工地,一来工地用工需求大,好找工作,二来各个工种都需要,老乡们在一起干活还能防着在外面被欺负,所以,汪金俊猜得没错,一听说是回来造房子,大伙儿都挺积极的,好多人问清楚了工资待遇,当场就表示要报名。

都是在工地搬砖盖房子,给别人造房子,还不如给他们自己造呢。

别的不说,有他们这帮人盯着,那些喜欢偷工减料搞豆腐渣工程的,肯定不敢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事情了。

关系到整个红泥沟乡老百姓以后的房屋质量好坏,想通了这一点,别说今天回来的了,就是没回来的,家里人也打算赶紧给他们打电话叫他们回来——赚钱是其次,主要是必须亲自看着那帮喜欢在工程上捞油水的,丫的在城里捞大老板的油水他们管不着,可捞他们红泥沟的油水就做梦去吧!必然不能够!

汪金俊的这一场动员会开的非常成功,花一场活动的钱,一口气办了好几件事情,乡里其他干部也不得不对他们汪书记抠门的本事服气了。

第209章

“幸亏咱们厂里招的都是老弱妇孺,不然这会儿估计得跑掉一大半。”回来的路上,唐新岚忍不住心有余悸地对牛放感叹道。

他们豆制品厂虽然出货量大,但因为薄利多销,其实利润并不高,所以给工人开的工资也不多,基本上核心岗位的大师傅月薪才能拿到八千到一万,普工基本工资2500,算上加班费每个月能有三四千,但要是去工地上干活,但凡有点手艺,每个月五六千总能赚到的。

“是啊!当时你说优先招聘红泥沟受灾的老人和妇女的时候,说真的,我们几个真觉得你这是在做慈善,现在看来,这帮员工虽然体力比不上壮劳力,不过他们在外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进了厂基本上都不会再走了。”

牛放也不得不佩服唐新岚的远见,又或者说是好人有好报,当初他们厂宣布优先招募红泥沟受灾家庭中的老弱妇孺,镇上多少人背地里笑话他们,其实这些人也不是有什么坏心眼,就是觉得他们憨得很,招了这么一帮老弱病残,简直就是开福利院,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倒闭了。

结果呢?他们非但没有倒闭,还换了更大的厂房,做出来的豆腐干每个月都不够卖,还要他这个副厂长经常盯着库存,省着点卖,就怕一下子卖空了,他们老板直播的时候连抽奖的礼物都拿不出来了……现在红泥沟那边开始招工了,其他家估计都在担心工人跑到红泥沟去挣钱了,只有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工地再缺人,也不会要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更别说带着孩子去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