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方安微不可见的愣了下,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话。
陈武的反对,在他的预料之中。所谓讨价还价嘛,就算心里满意,多半也要继续往上抬价试一下,何况招安这样的大事。但方安跟朝臣预想中,陈武最坚持反对的应该是第四点,这样才好左右逢源。没想到的是,陈武在第四点上居然表示“可以商量”,反而是第二第三点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太平军这是什么意思?
真的愿意跟阿曼王国的大军对抗?
方安心里揣测着陈武的想法,如果真是这样,那对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消息。可太平军真的有那么傻有那么好心?
当然,内心惊讶归惊讶,他表面上还是礼貌的请陈武继续发话。
就第二三点而言,帝国是有底线的,他提出的这点只是己方的报价,并非绝对不能让步。
“首先是第二点的赋税!”钱粮是一支军队得以维持的根本,更是他统治松江的基础,自然不能轻易让步。“松江郡的所有财政,只象征性的缴纳一笔,其余全部截留,用于地方建设和维持军队开销。”
至于具体数字,好看点就给个花头,不想讲究的干脆给一金币。
帝国只要好意思收,陈武就绝对脸皮够厚好意思给。
“这不可能!”
一个地方连赋税都不交,跟的王国还有什么区别?更何况,松江富饶天下,是帝国最富有的几个州郡之一。像原山郡宁海郡之流,绑到一起再翻倍,都比不过松江每年缴纳的钱粮。
方安适当让步道:“军队的饷银和盔甲武器,帝国中枢都可以拨款。只要整编后上报一个数字,军部自然会足额下发,无需将军费心。”
所以呢?太平军的军队规模就被帝国摸得一清二楚,受限于人?
陈武可没那么傻,这一点无论如何不会答应。
他甚至明确的告诉方安,这一点帝国如果不让步,两边就没得谈。
一番争论之后,陈武和方安各让了一步。太平军取消先前的赋税标准,转而每年向帝国缴纳一百万金币二十万石粮食。取而代之的是,剩余的收入全部归于松江自用,帝国不再过问。
对于方安来说,这一点无疑超出了出发前的要求,让他心里很是为难。但陈武的强硬,以及太平军已经在事实上占据了松江,让他不得不做出让步。至于最终报回去后,中枢能否通过,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然而,第二条的让步,才仅仅只是整个谈判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