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

谢承抱着他又躺了一会儿,眼见到了寅时末不能再留,他再次亲了亲姜羡余的侧脸,低声不舍道:“我得走了。”

姜羡余差不多又睡熟了,咕哝一声,松开了抓着他衣襟的手。

谢承起身下床,穿好衣裳之后又折回来给姜羡余掖好被角,再次亲了亲他的额头。

“找个日子同师父师母坦白,往后过年,我们一块守岁,一块迎春。”

每日早晨都一块醒来。

姜羡余不知听没听懂,迷迷糊糊“唔”了一声,勾着脑袋往被子里缩了缩。

第六十六章 今生:春日渐暖不是他想的那个“收拾……

过了除夕便是春,江南各地不再落雪,天气渐渐回暖,一片冰消雪融的迹象。

姜羡余和姜柏舟这次从淮安带回一批朝廷派发的赈灾银两和物资,交给了方巡抚。靠着这些银两和物资,灾民也算过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年,日子一日比一日有盼头。

如今江南百姓都称赞谢家是仁善之商,姜家是侠义之家。这两家不但囤了木炭和棉花贱卖给官府,供给灾民使用;后者还在江南军都不肯动的时候,闯入深山救出了赈灾的钦差大人,为他们带来了救灾物资和银两。

尤其是谢承和姜羡余两人,因样貌出众又年纪轻轻,分外惹人敬佩和喜爱。

谢承命蜀地的厨子研究的辣味古董羹配方渐入佳境,在年初七这日,邀了张涛几个同窗和姜家人前来品尝。

众人围坐一张大桌,桌上摆着三口点着炭炉的汤锅,四周摆满了烫菜和各式肉片。

那蜀地来的厨子结合蜀地的麻辣口味,辅以各种香料作料,经过反复尝试,形成独有的比例辣汤配方,又保留了江南人爱的鲜汤,一红一白,命名作鸳鸯锅。

众人品尝过后,一致认为这鸳鸯锅色香味俱全,老少皆宜,是笔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