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过了这个寒冬,江南根本销不了这么多木炭和棉衣,而开春后这些东西又极易受潮发霉,不论是大费周章再次运回北边,还是留在江南储存,都注定是一笔赔本买卖。

最后只能全部低价卖给方志洲,尽量回些本钱。

方志洲大概猜到这是哪家势力准备趁机敛财,心里觉得好笑的同时,更加欣赏谢承想出的好法子,不但控制住了物价,还让这些囤货的商户不得不与官府做交易,为江南百姓争取到了更多物资。

于是隔日,方志洲就将这家商户的名字,同带头给官府捐款捐物、租借仓库安置灾民、给灾民施粥送衣的富户一块,添在了贡院外的救灾善义榜上,供百姓称赞。

谢家同样榜上有名。

谢承抵达谢家粥棚时,又看到了张涛、刘定才、李浩斌和曾虎等人。

“来了。”张涛笑着对他打了个招呼。

谢承点点头:“辛苦了,今日人多?”

曾虎答道:“好像是比前两日多一些。”

国子监虽已停学,但许多学子都困在金陵无法归家过年,张涛等人得知谢家粥棚正在招募人手,自愿过来帮忙。

四人都心怀善念,忧国忧民,却又没有谢家这等财力,便想着为灾民出一份力,不要谢家的工钱。

家境略贫的曾虎原是想趁着停学找份差事,为自己攒点纸笔费,但见张涛等人都不要工钱,便也不好意思提,全当做善事,留个好名声。

谢承没有拒绝他们的好意,只是得知他们不愿意要工钱,送了他们几套御寒的衣物,以及一些书本笔墨,算作答谢。

曾虎知道谢承这是有意照顾自己,于是每日都来得很早,做事也尽心尽力。

谢承见他抱着棉衣的手冻得发红,上前接过他的活:“喝碗粥暖暖身,去棚子里歇一会儿。”

“不用……”曾虎想推辞一番,却见谢承已经抱着棉衣走向排队的灾民。他没再吭声,但也不好意思去喝粥,只是在锅炉旁边暖了暖手。

没想到谢承那边却起了骚乱,曾虎和张涛等人立即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