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看看”,陈暮雪抬步向池子走去。
池塘水质清澈照人,倒影的柳叶鲜嫩可爱,还有陈暮雪和陈琼的身影。
陈暮雪映在水中身姿显瘦欣长,五官精致。
陈琼则是俏皮可爱,影子动来动去就没静下来过。
“公子,这池子叫什么名字?那两个石人又是谁?”陈琼好奇地指着对面石像,对华源书院一切都充满好奇。
“名字尚不知,人么”,他又仔细端详了对面石像两眼:“应当是朱熹和张栻”。
“他们和华源书福有什么渊源么?怎么不放孔老夫子呢”。
陈暮雪刚要说话,突然,另一个道身影插入二人之间,静悄悄的,吓他们一跳。
“此处叫月池,名字大有故事”。
陈暮雪匆匆回头,是个身着白衣的男子,举止潇洒干练,嘴角含笑,气质颇如清风朗月。
陈暮雪微微向他点头,扯了扯一旁看呆了的陈琼:“这位公子给你答疑解惑,还不谢谢”。
陈琼回过神来,红着脸道:“谢谢公子!”
白衣男子摇头笑道:“ 原本这里要建一个圆形的池子,白院长却说花开则落,月盈则亏,最终成了现在的形状,告诫书院里的学生不要做的太圆满,给未来留点机会和可能,不过我也是道听途说,至于朱熹和张栻会讲的故事,你就问你家公子吧”。
此人如此健谈,只怕也是学识丰富,陈暮雪笑了笑,接过话给陈琼答疑解惑道:“理学家朱熹自福建抵达长沙,与岳麓书院主教的张栻切磋学问,开不同学派“会讲”之先河,推动了自由讲学、论学的风气,对后世书院影响深远”。
“公子谈吐不凡,在下姓望,单名一个霁字,幽州人,想要与公子结交”,白衣男子与陈暮雪相视一望,向他行拱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