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i”
见仁王沉默,种岛便以为他受到了一点打击,并且还在思考当中。
这就是他的目的,因此他也没有追问。
他希望给仁王展示另一种可能性,并且是已经有“成品”的可能性。从他的角度,这样打球要比走“模仿”的路更好一些。但他不会替仁王做决定,只是希望仁王思考清楚。
而仁王是怎么想的呢?
他想,我为什么不能两种都要?
结合起来不是更有意思吗?
打完这场比赛,他原本还有些不确定的想法反而愈发清晰了。
不属于“模仿”,而是“扮演”,这样一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己表演的欲望都能满足,还能够根据情况设定不同的剧本,去“欺骗”对手,去达成最棒的“演出”。
在想到“扮演”这个词时,他终于明白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在想到“模仿”时,又有些不确定呢?
是因为他并不想止于“模仿”。
将招数完全吸收,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用,这还算是“模仿”吗?
而如果他表现出来的与原本的“范本”一模一样,甚至更强,这也算是“模仿”吗?
在决赛时,想到“如果我是宇佐见前辈”,那样的想法,怎么会是“模仿”呢?
是扮演啊。
而这个扮演,不仅仅局限于网球选手,还包括今天入江向他展示过的打球时的状态。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和精神力去诱导对手,这不是他一直在做的事吗?那把这样的做法,再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