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小鼻子皱皱。
“沿海,士绅们投身商海,商人阶层也在向士绅阶层流动。以前,一个穷困儒生也令人敬畏,谁知道他哪一天登科及第做了官呢?现在,自从景泰年间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实行纳监制度……”
当时大明情况危急,朝廷说,只要缴纳一笔钱粮,就可以送人进国子监读书,出监之后还可以做官。刚开始,这个事儿还有资格限制,还有一个考核机制,比如只有秀才可以纳监。
到后来直接规定,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够加倍缴纳钱粮,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几乎使得纳监成为与科举并行,这也是国子监学生乱的原因之一。
巨富之家纷纷掏钱纳监,国子监太学生人数直线上升。
随后,朝廷又开捐银纳官之例。弘治末年吏部尚书马文升的统计,当时一千二百名低级京官中,有八百余人的官衔是用钱买来的。老百姓又分不清你这官儿怎么来的?导致商人阶层要穷困儒士越发嫉妒和痛恨。
一直到皇上登基,内阁主持改革,朝廷财政堪堪收支平衡,再加上吏治改革,刷下去几批官员,这才压住风气。
徐景珩笑:“如今从东南沿海到内地各个商埠,商人们都因为皇上一句“经商之人要纳税,要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感……”纷纷行动起来。”
皇上腮帮子一鼓,皇上也没有想到,商人也有这么多委屈。
士农工商四民,商者最富,也是地位最低。如今山西商人、各地方商人参与道路房屋大建设,商人们就说了,“商以懋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显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为表里。”
甚至很多商人,因此开始变得自重自持,真的有点儿,某种社会责任感。
皇上对此很是欢喜。
皇上不怕商人地位扶摇直上,也不怕他们保藏钱财。只要他们真的有这份责任感,真的能做关心家国天下、内忧外患的大明中坚力量,皇上就欢迎。
“徐景珩,士农工商,都是大明人啊。”
“皇上说得对。……天下最有活泼的精神,最有发达的能力。商人跑商,做人类活动的总机关,除了商,别的再也没有这种价值。”
皇上瞪大睛,徐景珩说的,是大明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