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来到苏禄群岛,遇到大明水师,正打着,葡萄牙人来了,好嘛,合伙吧。
魏国公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西洋人本性强盗,一切为了银子。既然他们不愿意硬打,我们也不硬打,王老将军做得对。就按照之前商议的作战方略,阁老以为如何?”
杨阁老自然同意,笑眯眯的:“不硬打最好。一些小战役,就给诸位将军们练手。”
诸位将军·勋贵子弟一个个脸红,却更不服气。魏国公和杨阁老,王宪老将军都不说话,等真正动手了,自然知道彼此的实力。
诸位将军·勋贵子弟小打一个月,经历战火,知道自己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都悔恨不已,可也知耻而后勇——大明上国,尔等蛮夷,仗着火器好一点就耀武扬威?
如今的大明,大炮水平比西洋的更好,战舰方面也没有大差距,加上魏国公和杨阁老来到后,一番宴请,一番有利民生的政策出来,当地人本就对大明有归属心,全力协助,大明人多战舰多,堵住几条要道……
这些诸位将军·勋贵子弟一收起来骄傲的小尾巴,用心打,那真没有输的机会。反正也不着急,耗着吧,反正这是我们家门口,后勤足足的。
到十一月份的时候,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动放弃马六甲,只要求一些港口,大明自然不同意,两个强盗要来家门口摆摊?岂有此理,继续围困,继续练手。
北京城,刘阁老、蒋阁老、谢阁老赶在春节放假前,先送一批官员和驻军去南海,惦记着杨阁老临走时候的叮嘱,可又没发现徐景珩有任何动作的样子,都放下一半的心。
元和四年过去,元和五年的第一天,元旦大朝会,皇上一身正式的衮冕大礼服,端坐龙椅,还是白白胖胖的,稚气满满,却是威严日益明显。
衮冕承袭古制,虽然没有汉唐宋复杂,但也尽显华夏冠帽礼仪之宏大庄严。
帽卷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圆柱形帽卷上端覆盖线板,线板前圆后方,各用皂纱裱裹。线板前后各有十二旒,每旒穿五彩玉珠十二颗……是为承天命,天授皇权。
帽卷两侧有纽孔,戴时用玉簪穿过纽孔,把冕固定在头顶的发髻上,下端有帽圈,纽孔和武都用金片镶成。线板左右悬红丝绳为缨,缨上挂黄玉,垂于两耳之旁……
是为“允耳”。黄玉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提醒天子切忌听信谗言。
与此相配的衮服,玄衣、黄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玄衣的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是为十二章,是为天子“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领、褾、襈、裾都是本色。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前三幅、后四幅……另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