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们干的风风火火,效率大大提高,大队长很高兴,带着县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到田野巡视。
李向谨慎小心地抓着他们文化站里唯一的相机,这款柏卡相机还是精贵的德国货,是主任说了好赖话,又搬出文化站要在基层宣传秋种的辛劳的名头从文化馆借来的,一点刮蹭都不能。
他梭视一圈,慎重地选了一个看起来最卖力,汗水淋漓的社员拍了一张照片,便把相机藏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
西坡村的社员们顶着烈日不畏艰苦劳动,他深受感动,没有这些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这些镇上的人哪来的粮食可吃。
眼角微微湿润,李向敬重地对大队长表示感谢与肯定。
大队长乐呵呵,没想到文化站的人这么温和,兴致大好,也不急着赶人走了,非要拉着人要在村里吃一顿饭。
“咱们西坡村虽然穷,但是不会让县里的同志饿着肚子回去。”
李方正要拒绝,眼睛瞟到迎面走来下工的妇女,觉得眼熟,仔细琢磨了会儿,这不正是在供销社里帮他戳穿营业员卖假货的妹子,真是贼巧,他过后想感谢她可惜人做好事不留名,早走了,登时热情地拦住杨晓:“妹子,你还记得我不?上次供销社里太谢谢你了。”
杨晓猛然被人拦住愣了愣,跟在屁股后头的韩大毛惊喜道:“手表叔叔。”
杨晓回忆起来,还真是,再看他穿着白衬衫提着公文包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感情他就是文化站派来下访的人。
“太巧了同志。”杨晓笑着打招呼。
“是啊,没想到会在乡下碰上你,我叫李向,在文化站工作。”其实仔细想想,杨晓虽然懂英文有股读书人的气质,但是她穿的料子平常颜色灰扑扑的,还真是普通农家妇女打扮。
大队长一脸懵,咋转眼这镇上文化站的人就和队里媳妇认识了,待李向激动地解释供销社的那件事后,大队长拍手叫好:“杨晓同志是位好同志,她是城里高中的学生,之前还要考大学,那学问是杠杠的,人品也没得说。”
人品不好,大毛这精娃子也不会那么乖巧懂事了。
他琢磨着,这做了好人好事,得表扬一番,大力夸赞杨晓的聪明机智,弄得杨晓哭笑不得。
“大队长,你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