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将军随军出征之时,发妻生下裴明后大出血而亡,后来皇帝指婚了第二任妻子生下了二子裴炚,那是一位武将之女,性情爽直豪放,不爱红装爱戎装,也曾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却没想到落的那般下场。
第二位夫人死后,裴将军不欲再娶妻,却终究拗不过亲娘,这才娶了远方表妹为妻,便是裴晔的母亲,足有四年才圆房生下裴晔。老夫人过世后不久,在表妹的提议下两人和离,表妹终于还是如愿以偿的嫁给了苦等自己多年的心上人。
不过因为是远嫁,双方都不想多打搅,逐渐便断了联系。
之后想给裴将军后宅介绍人的便都消停了,裴昇亦也没有再娶妻的想法,孤身养三个儿子到如今,偏偏原本要好的老大老二因汝川之事生出嫌隙,时常像两只斗鸡一样,说几句就拍桌子急眼,再加上个小的,他是真的头疼。
裴家三子唯裴晔进南书房读书,还不是以伴读的身份,便是皇帝体谅裴将军育儿不易了。
周承弋确实没想到裴炚含糊写着的那个“她”竟然是指的亲生母亲,意识到之后,再看那句被省略的话,便仿佛看到了裴炚写稿时的悲恸哽咽。
他抹了一把眼睛,转头随意说了句,“你们四个能成为好友,该不是因为你们都是有着凄惨的少年期吧?”
他这话本来只是为了转移话题的调侃,没想到房观彦沉默须臾,点了点头。
“……”周承弋知道不该继续这个危险的话题,却还是忍不住开口,“裴三郎和你我都知道了,骆异和符谦呢?”
“骆异无亲友,符谦父母早亡亦无手足。”房观彦回答道。
骆异和符谦两人的少年期几乎都是围绕着钱在转的,骆异是为了求学和生存,符谦是为了维持侯府的开支,不过这两人身份差距这般大还能做朋友,还是因为都属于那种“达则兼济天下”之人。
也便是三观吻合。
周承弋同时也了解到裴炚能年纪轻轻做校尉纵然有叨光之嫌,那也是因为他立过功的,要不是他一心想做文官非要考太学,现在官衔应该会更高一些。
至于房观彦自是不必说的,当年誉满京都的《讨胡试檄》一文可正是出自他笔下,小小年纪便有一腔忠肝义胆,便是做一个普通人,那也得是行善事的普通人。
周承弋不得不感叹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虽然好人能交到坏人朋友,坏人也可能与好人关系不俗,但最核心的,绝对便是观念上一致的人。
扯远了些,《每日新闻》上除了这个官方故事专栏之外,也还设有民生板块,给百姓们提意见和建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