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传至宫中,宠妃因自幼患有痛疾而时常食用,染上此瘾数年之后,面黄肌瘦脱了相,不但不吸便浑身无力,手脚发寒发抖,人也会变得暴躁,有癫狂之状,涎水不止,为了吸食其物而不择手段。
隆平帝命人将她收押冷宫戴上镣铐监视其戒烟,却不想其竟在犯瘾之时自残而亡。
原来这阿芙蓉根本不是什么烟草,而是由一种名叫罂粟的东西炼制出来的,能够叫人上瘾,一旦停下,身体之中便似有万蚁啃噬,宛如附骨之疽。
很有晋朝之时五石散之祸端。
隆平帝震怒,命六扇门不遗余力彻查,揪出这天魔教幕后之人严惩,自此六扇门和天魔教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牵扯。
以上便是《卧底》的背景故事,乍然一瞧完全看不出来同鸿蒙教有什么关系。
事实也是如此,周承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专门设计了这么一个主题深重的背景,而能瞧出是鸿蒙教的东西,都被他揉碎了写在剧情之中,也只有细心之人方才会发现其中隐喻。
他将事情做的这么复杂其实就是不想被人发现自己就是其作者,这同样也是一种试探和冒险。
这篇文,因为来源和内容都涉及真实新闻改编,他是打算用平平无奇小天才这个专门写新闻稿的马甲来发表的。
说起来这还是小天才第一次写小说,想想竟然还有些小激动呢。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从先前用止戈的笔名发布一篇《圣贤当如狗屁》的文章引战,在《每日新闻》上同另一笔名平平无奇小天才对骂之后,周承弋就有目的的将名下已有的五个笔名都划拉了相对应的稿子范围。
诸如《女尊之国》《误国》此等言辞激烈讽刺,涉及鲜明政见观点的文章往后都在已经与他本人画上等号的止戈名下发表,这也正是代表这他本人的意思。
四公子则是那些乍然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幻想题材,往往都如同《穷书生种田》一样,是周承弋专用于传播现代知识的笔名;长安地产专攻其他小说题材,算是周承弋的练笔放松专用号;猪刚烈则以《天师录》为标准,走精而不多路线,轻易不打算动用。
至于小天才,周承弋从一开始用它便是为了写新闻稿,他看着不起眼,也不是赵家楼最厉害的新闻记者,甚至因为走的方向多且杂没有特定的专栏,但其实名下的稿子是最多的。
周承弋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了一跳,小天才出道至今,在供稿量上竟然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手下资历最高的笔名止戈了。
且因为他的稿件名字总是非常的特别,也因此不管喜欢不喜欢,知道他这个名字羞于启齿的记者的人,确实有不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