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一百多串糖葫芦,码放整整齐齐。

他们只负责串串,熬糖稀这种技术活还要邵宸延来,要不然万一熬坏了那就完蛋了,毕竟这年月白糖那么金贵。

邵宸延熬出糖稀蘸了几串糖葫芦给她们一人一串。

拔丝的糖葫芦酸甜可口,简直能把人馋的流口水。

春凤和春桥有点不好意思。

邵宸延多给了春红三只。

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她们都没见过糖葫芦肯定爱吃。

糖葫芦是个赚钱的营生,别看一串五分钱,那也是暴利,一锅糖满打满算不到一块钱,山上的山里红到处都是,根本不用花钱,人们嫌弃这东西酸所以不爱吃,但是串成糖葫芦那就不同了开胃消食,酸甜适口。

尤其是邵宸延又开发了口味,用竹签把山楂的切开把里面的籽儿剔除,然后加上豆沙或者是葡萄干,上面撒点干果和芝麻就卖一毛一串,就这样也照样有人买。

上头的政策松动之后,好多工厂冒出来,工人多了,东西就好卖,价钱也合适,最重要的是这年月卖糖葫芦的几乎没有,这就给了他极大的机会。

邵宸延一天就能赚几块钱。

现在做生意不能公开,也只有邵家的人自己知道。

时间长了邵宸延就发给孩子们工钱,每天两毛钱。

春红和春桥也都发到钱,两个人高兴得不行,有了这两毛钱春红再也不怕孩子们饿肚子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生意照常做,学习也不能落下。

邵华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上升到了第一名,而且品学兼优,老师对他赞不绝口。

春朵学习也很出色,也在班里考第一,成了班里的学习标兵。

春朵和春桥学了一年之后就能正常的读书看报纸,一般的字儿都能认识,恰巧镇上纺织厂招工,邵宸延给她们两个报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