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崇祯和赵兴就大眼瞪小眼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做了。
好半天,赵兴眼睛一亮,干咽了口唾沫道:“至于顶缸,臣倒是有个人选。”
崇祯立刻也是眼睛一亮:“谁?”
然后恍然,两个人异口同声的道:“副副主考黄道周。”
在家独坐的黄道周就莫名奇妙的一个冷颤,看看天色,碧空万里艳阳高照,这五月天真是炎热呢,怎么就突然打了冷颤呢?黄道周就认为:“不好,要得风寒。”于是给自己细心把脉,脉象平和中正不温不火啊。
就在黄道周把脉的时候,崇祯点头:“我早看那个家伙不顺眼了,早就想把他贬斥了,好,借口来了。”
赵兴道:“主考的皇日理万机,我这个指挥使追击李自成去了,所以,黄道周顶缸是不二人选啊。”得,前几天还要拉一把黄道周呢,现在,直接踹他进了火坑。崇祯和赵兴对望,似乎都感觉到对面的人不地道,在人品,五行缺德啊。
“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了顶缸的,崇祯和赵兴也就轻松了不少。大不了,皇帝写份罪己诏,说明受奸佞蒙蔽;赵兴份请罪折,说明自己不查失职,然后罚俸三月就过去了。
至于东林一定会借这事弄死赵兴的举动,赵兴本着谁跟自己来,自己就螚死谁的原则,现在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斗志了。
听到皇询问原委,当下赵兴就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个清楚。
崇祯震怒,他是真的震怒了,天震怒的是东林也抬无耻了,自己就这么点小动作,他们竟然也不放过。
大明为了平息南北,都煞费苦心的弄出南北科举。当然存在南人钻进北场的故事。为了防备此状况发生,大明不但严格管控户籍,老死不动,出行三十里,你都必须有路引(当然,流寇除外),而且,凡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必须有在当地县省考试档案,再有最少五个乡绅担保,再由县,省官员严密审核,几乎,是几乎将所有可以钻的空子都堵死了。可不像后世高考,学生南学北考,管理的那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