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包藏祸心

明末亲军锦衣卫 奔叔 1368 字 2022-10-04

按道理,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写出这么个不伦不类、文词不通的书信,完全是有可能的。

当年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屠戮一空。

洪武二十三年,76岁高龄的韩国公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反案,满门尽诛。

但他的长子李祺,则侥幸躲过一劫。

因为,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身为老爹,朱元璋自然不能让亲生女儿守寡。

故此,李祺只是被罢官,带着儿子一起被流放到绩溪县,为李家留下一脉香火。

而这位要求面见崇祯的李世选,正是朱元璋当年那被贬为民的外孙李盛庆的嫡系子孙!

这般周折,堪称奇闻,崇祯一时也难以决断,翻来覆去地琢磨犯嘀咕:

如果真将这个来历不明的李世选封为韩国公,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可世上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骗子吗?敢拎着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明目张胆来骗朕?

如果断然拒绝,万一这封信真是太祖手谕,那我可就成了忤逆不孝之人,是对太祖皇帝的大不敬世人更会耻笑我吝啬抠门:

堂堂一国之君,竟连祖宗圣旨都不认。民间对朝廷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陷身进退两难之境,崇祯最终决定,将此事交由内阁调查处理。

结果调查还没有头绪呢,建奴打进来了,这事就撂下了。

尔按照大明的规矩,只要是撂下的事,就等于没事了,所以,这事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偶尔的谈论罢了。不知道今日钱龙锡拿出来干什么。

钱龙锡傲然一笑:“这件案子说明了什么?”然后自信回答:“足以说明,勋贵野心不死,当年洪武爷处断何其英明,咱们就应该遵循祖制,将勋贵驱逐出朝堂,为大明永诀后患。”

闻听此断,当时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这借口,何其的高大上,何其的名正言顺。

明天,明天大家就上书,弹劾勋贵集团颠覆国家之心不死。

勋贵集团,你们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