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当时有些温怒:“战争和民生,都是国朝大事,哪件事都不能耽搁。现在就把他叫来,我要好好的询问一下。”
王承恩当时欢喜地答应一声,亲自跑出去找方正化。
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朝后期,接替王承恩做司礼太监,崇祯十五年冬,北京城附近的地方被清兵包围,崇祯帝命他总管保定的军务,有保城的功劳。
崇祯十七年二月又命他出任地方长官,方正化磕着头推辞,皇帝没有允许,他又磕头说:“我这次去一定做不了什么事,只想一死报主恩。”皇帝也流泪了,派他去了到所在地后,后来在城破的时候,手刃十几个农民军,最终大呼战死。
现在他不过是司礼监的一个行走,拜在王承恩的膝下,做个干儿子。
方正化高大魁梧,可谓是山东大汉的代表,见到干爹突然回来,立刻跪倒请安拜年。
王承恩拉起他来:“赶紧的收拾一下,我带你面圣问对。”
面对这突然的机会,方正化愣了一下。王承恩语重心长地对他道:“皇上是要问你一下,这次悄悄查访西北的结果,这是你难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过我可要告诉你,将实际的情况老老实实的回答,但一定要拿捏住方式,对赵大人不利的,就不要说了。”然后感慨的道:“赵大人对咱们大明有大作用啊,可不能坏了他的事。”
之所以王承恩这么说,首先是出于他一个农家孩子淳朴的出身,对百姓真正的理解。还有是一个,在他们的太监眼中,谁对皇上好,他们就必须对谁好。以后不知道,但现在赵兴对皇上是真的好,这一点不可否认。还有一点,外朝的官员,现在牛气冲天,把持了整个朝政,对他们这些太监,连正眼都不看,但大局是如此,这些太监们也无可奈何。而赵兴专门和那些官员们对着干,很是让太监能感觉到解气,自然而然就将赵兴看成了自己人。
不坏自己人的事,这是规矩。何况还是利国利民呢。
方正化当然明白这其中的种种关联,于是心情激动的对王承恩保证:“干爹放心,孩儿一定将事情办妥,绝对不会给您的脸上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