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好了,提着袍子角急匆匆的赶到花厅,一进来,就看到昏暗的烛光下,一个风尘仆仆的人,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桌子上的点心。
看上去,却是耿如起的三管家。
“能让三管家亲来,是什么要紧的事?”岳和声急匆匆上前见礼。
喝了一口茶压了下,三管家站起来对岳和声小声道:“钦差赵兴到了太原,现在正在向延绥这里赶来,我家老爷让我星夜赶来,送你封信,至于我家老爷怎么安排,你看了信就知道了。”
然后从怀里拿出了厚厚的一封信,交给了岳和声。岳和声恭敬的接过,直接坐在了灯下细看。
钦差赵兴来榆林解决哗变的事,上面早就有快马通报,这点岳和声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他认为耿如起能替他抵挡一下,但现在如此急迫的来信,说明耿如起最终是撒手不管了。再看信中内容,的确是让他自己多做准备,多加小心应付。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那就是,他已经知会了太原知府,让八大家和赵兴见了面,同时,也点明范文斗出资买通赵兴。赵兴还算识相,在太原出了一万银子一千石军粮的情况下,逼迫洪承畴带兵对王尽忠变军进行围剿。以洪承畴之能,再有钱粮充足,剿灭哗变之乱军当没有什么问题。
看到这样的安排,岳和声总算是将这些天,压在自己心头的大石头落下了。但继续看时候,心就不由得再次提起来了。
耿如起提醒岳和声,赵兴虽然年轻,但他能爬上现在这么高的地位,绝对不是人们所说的幸进之徒。从他在京城总总表现,这家伙杀伐果断无与伦比。虽然他一再标榜他从不越界做事,但狗拿耗子的事,却绝对没少做,一定要小心防备他突然故伎重施,在这其间横插一脚,坏了山陕大事。要求他立刻安置了可能出现纰漏的首尾,不要让赵兴拿住什么把柄出来,这是关键。
最后还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若这次在什么地方出了纰漏,那就是各安天命,休想自己为你们出头包庇。”
此句一出,岳和声心中立刻惶急。现在存在最大纰漏的,就是番库里的粮食问题。就在昨日,八家的人刚刚提走了按照规定,预留给地方,支应边军的三万石粮食,现在太仓里已经颗粒皆无了,一旦比狗鼻子都灵的赵兴闻到味道,那可就完了。
而耿如起的意思是,商人大家都拿了卖粮的钱,但一旦出事,他们是不认账的,只能自己一个人兜着了。
正在岳和声有些惶恐的时候,三管家却道:“事情是这个意思,但大人也不必担心,估计钦差和洪承畴不一定舍近求远的跑你这里来,最大的可能是直接去榆林。我家老爷的意思是,你干脆去半路上劳军,然后直接挤兑他们直接去前线,如此不就没了后患了吗。这也是我家老爷连夜让我过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