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明白了,其实以前自己说的,都是废话,因为裁撤锦衣卫,崇祯也知道那是自断臂膀的愚蠢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内帑吃不消了。
魏忠贤是个搂钱的能手,所以,天启的时候内帑很充裕,每年还有钱给厂卫和京营发放军饷,还能给饥寒交迫的边军,逢年过节的补贴些赏赐,还能源源不断的向辽西前线输送钱粮,还能疏浚下河道,赈济下各地灾荒,还能给各地沿街乞讨的朱家子孙们一点恩赏。
但现在的王承恩,一个是外臣打倒了魏忠贤后,就死死的盯着他,让他再不敢像魏忠贤那样,巧立名目的捞钱了。同时,王承恩也真没有魏忠贤的脸皮捞钱的能力手段。
而原先,皇室内帑的几项最大的收入,比如每年不下四百万的茶税,东林说了,那是坑害茶农的恶政,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就坑害小小茶农呢?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每年不下五百万的盐税,东林说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因此而推高了食盐的价格,从而使得百姓淡食,苦了百姓,恶政,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接着就是海税,也就是市舶司,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万历皇帝开海禁派太监收税是严重违反祖制,是一个极大地恶政,同时,这么多的好东西下海,当然便勾起了海盗的贪婪,也顺带着让沿海倭寇横行,这当然不好,你看看这连绵地天灾也证明了收海税地极端非正义性。
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引盗来袭呢,而那么多的大明好东西,都流到海外,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获得享受,是恶政,必须停止。崇祯认为对,于是崇祯元年,开始禁海。既然禁海了,市舶司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原本是内帑最大的一笔,每年五六百万的市舶司海商税,一文钱都没了。
还有,每年大明国库的三成税收分成,国库都穷到耗子都搬家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不为国家财政着想呢,这个,算了吧。崇祯认为国家困顿,自己当节俭,于是,这一笔也没了。
现在,就剩下皇庄的一点点收入了,还因为管理不善,年年亏空。
但是,支出呢?
十万宫女太监,和后宫老少皇妃嫔妃的供养,是笔不小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