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县里面一家做的还挺大的民营工厂,据说经营的很不错。严如玉和她还决定过段时间就去考察一下,大家互相学习一下管理经验。
严如玉叹了一声道:“他们这下可摊上大事了,老板为了方便借贷周转,把钱都全都压在了一家合会里,那家合会也在这几天里崩盘了,据说只拿回三分之一的钱。现在他们厂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正在那边闹着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一关给挺过去。”
宋锦挑眉,摇头道:“所以还是得踏踏实实的做实业,不能去碰金融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个理念后来一直贯穿了她的整个创业史。在后来,她做大做强,却在很长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上市。这个坚持虽然让她损失了一些机遇,但是也让她避过了无数的风险,可谓有利有弊吧。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摆在宋锦和严如玉面前的就是得赶紧去村里面安抚一下村里的工人们,不然今年最后一两批的货就很难如期的交付。
不过等她们到了大樟树村,才发现其实根本就不用他们安抚,总有一些人像野草一样强悍,即使被踩在了地上,被风刮倒了,也能迅速的站起来——她们已经主动的来到了朱嫂子的家中,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活可以做。
朱嫂子也在问宋锦和严如玉这件事情,她替村里面的人求情道:“小宋,小颜,如果厂里面还有做不完的活儿,你们都可以拿过来,现在大家只愁没有活干,根本不会嫌弃活多。”
她对自己村里的情况再清楚不过。很多人是多年的积蓄全被卷走,连这个年都过不下去。但这都还算是好的,那些借了钱来投合会的人才真的是惨,这几天已经陆续有好几个人自杀,好在都被抢救回来了,没有发生之前一家三口全部死亡这样的惨剧。
朱嫂子自己也庆幸还好之前她和另外一些工人听了宋锦和严如玉的,及时的把自己的钱从合会当中撤了出来,这才躲过了这一遭
村子里去闹事的,都已经被公安局暂时给收押了。剩下的人情绪也都很低迷,整个村子里死气沉沉的,哪有点即将要过年的样子?
有一些比较聪明的,到她这儿来找活干,想着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可是朱嫂子知道之前她拿到的材料就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批货,做完了这一批,恐怕今年也就没有什么活了。
她忍不住就想要替村民们向锦玉公司多要一点儿。即使只是多赚个几块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是目前的一根救命稻草。
宋锦和严如玉当然也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宋锦,她在农村长大,知道几块钱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可能还好,但对农村一个家庭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她轻叹一声,把严如玉拉到旁边商量了一下。
“我也想多给他们一点活,但是年内我们所有的订单都已经交付了,接下来已经没有什么订单了。”严如玉看出了她的心思,她也没有反对,只是把实际情况说了出来,“这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