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根据老杨找旧同事们打听到的情报,事情的具体经过应该是这样的——梅主任的小姑子正好嫁到了大樟树村,夫妻俩看到宋锦和严如玉风风火火的做帽子,应该赚了不少钱,就开始眼热了。小姑子的丈夫想到自己妻子的嫂子就在县国营商店当主任,只要自己也能做帽子,那还愁卖不出去?他们研究了一下她们的帽子,觉得并不难,于是在和哥哥嫂子商量了之后,还真的就在今年抢起了生意。首先是把县国营商店的单子给签下来了,再就是让梅主任打电话给别的县的国营商店和供销社,把锦玉商贸给挤走,换上了自己的货品。
“毕竟是一个系统里的,都比较熟,仔细找找总能找到些关系。对于那些采购主任来说,经手的商品太多了,就一项帽子换个供应商,只不过是小事一桩,既然如此还不如给熟人一个面子。”老杨猜测道。
这么一插手,柳市的国营商店他们是别想要去进去了,之前跑过的关系也基本可以作废了。
“他们做的帽子,就是照抄我们的版。”严如玉道,不过这一点她倒也并不能说啥,因为他们做的帽子也是拿的广州的版和对着电视电影里来做的,“有一个花色还和我们的撞了。”
“梅主任想要搞到这些面料的话很容易,找个采购给他们用就好了。”老杨对此倒是不意外,“你那边呢?”
严如玉叹口气:“我去了三个村,除了最远的那个村还是一样之外,其他两个村和大樟树村的情况一样,来报名的工人少了一半。就连桂花潭村,都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她还真是盯着我们来搞啊。”
“正常,换我我也会,因为只有这几个村里的人是熟练工,可以立刻上手。”老杨说道,“这样下去不行,得想好对策才是。宋锦什么时候回来?”
“明天。”
“那就再等等,看看她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于是,待到宋锦带着彭慧慧从广州回来,还没来得及汇报他们在那边的订单情况,就先听到了这边的坏消息。
“事情就是这样子了。我和小严也想了一下对策,不过我们打算先听听你的想法。”老杨说到。
严如玉补充一下:“看你是想要把他们搞死还是咋地。”
宋锦哈哈大笑:“怎么个搞死法?”
“他不是提价抢工人吗?我们也提价。他手上有百货商店的单,我们手上有陵水和其他市的订单,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要靠钱来抢人,那就看谁手上握着的资金多、订单多。他要是先抵不住,这所有的市场就全都是我们的了。”
宋锦有点意外的看了看她,这个主意虽然听上去有点疯狂,但并不是没有可操作性。她意外的是严如玉之前做事情稍微有些温吞,但没想到磨砺了大半年后,现在倒有些杀伐果断的感觉了。
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