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税收其实在他看来还算好。
只不过产量实在太低。
他想了想道:“大人有没有想过,光靠水利改进其实很难推动产量。”
他上辈子一亩普通的地能收个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
水、肥自然少不了,但是更大的贡献,是因为袁老爷子对品种进行了改进。
具体他也不懂,只是偶尔听过一嘴。
杂交水稻。
所以,他觉得有时间还不如请人改改品种,指不定还能提高产量。
杜大人:“……”
改、进、品、种——
宁桃默了一会道:“不如找块地,多试验试验,我在寒山书院的时候,书院就有块山头种了不少的粮食、水果。”
不过,种是种了,但是米粮的产量确实也不高。
宁桃叹息。
估计这年头,还没有人进行这一技术改进。
只是在想怎么把地种好、种精,到时候多产一些东西。
敦不知,其实是种子的原因,与技术与勤快不太沾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