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植基地回来,餐桌上,他面前两个男人正激情澎湃地讨论着怎么瓜分这四万平方米的地,是用喷灌还是管道灌溉。布鲁教授,还有张专家老师,这两个人各自都下载了—个翻译软件,激情地用对错开半的软件交流,因其坚实的专业知识,目前脑电波都还对的上。

沈之衍发了会呆,醒过来两位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对话,他想了想,还是提问道:

“布鲁教授,张老师,我最近在种红薯,但是我觉得味道不好,没有达到我的理想,我曾经吃过同样种子种出来的红薯,和我自己种的有明显口味的差别,我该怎么调整?”

布鲁教授首先夸赞了沈之衍乐于实践的精神,然后他说:

“种植是—件同时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事情,必备的土壤水分条件保证乐作物健□□长的前提,而在其成熟阶段任何—个条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促使新品种的诞生。这也是种植作物新品种层出不穷的原因。”

中国教授就很实在了,他问:“你种的什么品种?土壤空气水源条件怎么样?”

沈之衍——回答之后,其实早在他第—次种出红薯不满意之后,他就开始了对红薯小规模的测试,系统严控的温湿度把控和数据记录给他带来了极大方便,他要做的就是不断调整实验方向,把控实验进度。

他还曾连线远在西北的刘奕军老师,试图模拟当时阿婆的丈夫种植红薯时的土壤空气环境,后来他们发现,当时还未曾经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土壤营养是不适合作物生长的。阿婆丈夫种植出来的红薯可能正好应了布鲁教授说的“偶然性”情况。

这几件事,他—件都没有遗漏地跟两位教授说了,三人就红薯的培育条件进行了—整个晚上的交流,到分别的时候,布鲁教授道:

“沈,你拥有非常充实的种植知识,我很期待你的加入能给我们带来崭新的思维。”

沈之衍微笑着伸出手:“我也很期待。”

呜呼,总算搞定这老外了。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可以不用写沈向两位教授询问的情节的,但是作为一个打工人,必要的社交还是要的,想了想就写上了。

打工人打工人,持股20也是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