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张鹤山没走,坐在一旁的休息椅上,听着他们颇有兴致的聊着,神色有些尴尬。

其实,刚刚的试镜闻海导演直言他可能不太适合自己的新作,他心里憋屈,面上却依旧诚恳说自己想看看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你觉得这个片名怎么样?”闻海问。

“好,也不好。”虞迟没有顾忌,而是直接坦诚的说,“片名看起来没什么爆点,有点像青春文艺片。”

“但这个片名有点像是对自我的一种探寻。”

“不管发生什么,大众的愤怒很快就会平息,遗忘。唯有真正经历的人才会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里明白它带来的后续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刻。”

“有些人无可奈何下选择和解,有些人则选择永远记住。片名像是剧本中两位人物自我内心的投射,他们都没有遗忘,他们只能选择记住。”

编剧郑宇不禁鼓起了掌。

这个剧本是他写的,将一本偏文学性,重在人物心理的作品,改编成一个悬疑,叙事为重的剧本,更需要权衡其中的元素。

他们这个团队最终讨论定下来的想法便是:不批判,不显露。把故事,人物露出来,由观众评判。

严格来说,就如虞迟所言,他们想传达的理念和主旨就是有些东西,愤怒的快,遗忘的也快,可真实却是一地鸡毛。

没有人关心故事落幕后受害者的情绪和未来。

闻海也不禁露出难得的微笑。这个片名他们争论了许久,最终选择它也恰恰是看中了剧本主角的内心和自我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