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明明简单的拉窗帘的动作,王山子会答出“渲染时代的阴暗氛围”这种答案,沈青真乃笑煞。
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初中时候,背了一整套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模板,碰到什么文章都照搬上去,最后得分全班倒数。
她很理解他的想法,但出于循循善诱的方法论,她还是想通过问句一点点拨正他的简单粗暴的答题思路。
“以前做到的这种文章,参考答案基本都这么讲的。”王山子解释道。
沈青把文章再递到他手上:“那你说说这篇文章哪里写了时代的阴暗了?”
王山子接过,用手拿着,这一回仔仔细细地在文章里找起了线索。
良久之后,他喃喃道:“好像没有诶……”
沈青笑了,她又问:“作者的确是没有这层意思的。那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它问你‘主人公拉上窗帘’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除了社会作用之外,你还觉得有什么作用呢?”
“……?”王山子愣住了,他疯狂地回想课堂上老师教过的套路,又道,“我语文老师教过,作用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两个大角度去考虑。”
“你老师是对的,那你从这两个角度考虑了吗?”
沈青和王山子两人一问一答,花了大约半个钟头才把这篇文章讲透。
快讲完时,沈青告诉他:“老师教的答题套路固然好,但你要真正地把题做出来,还是需要用心去阅读这篇文章。其实对于文章的理解,就在你的阅读中会产生。如果你耐不下心来阅读文章的每一个字,分数也不会甘心被你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