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高瞻说得想法和提得要求,袁祝在本上做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计划,她握着钢笔写字,一勾一抹之间笔锋犀利。高瞻推了推眼镜,“字写得不错啊,练过书法?”
“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但是后来都还给老师了。咳,现在谁还总写字儿啊,像我这种还总用钢笔的估计是老古板了。”袁祝随口应着。
高瞻推眼镜笑了笑,他似乎也算是一个“老古板”。在越来越多同行选择用各类软件建模的时代,他的事务所还坚持在软件建模的同时,做超大尺寸建筑模型和环境模型,并且建筑外观的方案调整全部要在模型上做模拟之后才可以确定。事务所小小的储藏间里从地面到天花板堆满了这十年做废的模型。高瞻自己也听说因为常常有实习生连续加班加点、点灯熬油,不过只是为了修改大尺寸模型上几十个毫米大小的部件,所以有离职的实习生劝告学弟学妹,如果没有超人一样的钢铁之躯,千万不要来远瞩实习。
不过,无论高瞻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他对做模型这件事是很固执的。高瞻的观点是建筑不是存在于效果图或者照片里的艺术品,建筑作为立体地、真实地存在于人生活中的实体,既然介入了人的生活,就必须与人、与环境共生,实现和谐。
袁祝还在埋头奋笔疾书。高瞻突然发现袁祝右侧太阳穴上,发际线附近有一道不太明显但延伸到头发里的疤痕。正当高瞻想开口问问袁祝这道疤是怎么来得的时候,袁祝撂下钢笔,抬头问高瞻,“高老师,按您说得,那一套十二件的小尺寸模型我去问吴子涵和徐文文要就行了?”
“对。小尺寸的他们做得就行了。重点大尺寸的两套主要作品你去找胡亚仓。”
说到了模型,高瞻又提了好几条要求,袁祝又提笔开始做记录。
等高瞻和袁祝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没吃午饭的高瞻终于有了强烈的饥饿感,正当他想问袁祝要不要点个简餐的时候,袁祝先开口,说她晚上约了同学要先走,于是高瞻作罢,和袁祝一起出了咖啡店。咖啡店外,袁祝发现高瞻好像没有开车,于是试探性地问,“您没开车呀?”
“嗯。没开。”
“那您去哪儿?要不我捎您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