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次的专家团,除了秦元清外,十位华夏工程院院士,七位华夏科学院院士!
会议室中,其他人看到陪同着领导进入会议室的秦元清,一个个都露出惊讶之色,随后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会议主持人鲁省的一位领导,介绍着专家团,除了多达十八位院士外,还有五十八位各大高校教授,七十九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铁隧道集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的总工、副总工之类的技术专家,整个会议室超过了二百人。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次的渤海隧道计划会议,与以往的会议不一样了,规格上都提高了二个档次都不止。
以往的渤海隧道计划会议,也有院士参加,但是大概就是二三位、三四位的样子,主持会议的多是地方市领导,可是这一次却是鲁省相关领导主持会议,还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参加会议,而且连秦元清这位华夏科研领域旗帜性人物都来参加会议。
看来,经过这么多年的酝酿,上级对于渤海隧道计划终于是要动真格了。
看看这个会议室,技术人员中,每一个起码都是教授级的科研工作者或者工程师,副教授、高工都没资格参加。
秦元清看着一个个技术人员谈论着,很认真的记笔记,参加这次会议的技术人员,前期已经长时间参与渤海隧道计划了,对于渤海隧道计划比他要了解得多,都有各自关于渤海隧道计划的思考。
这会议,也是一次思维智慧火花的碰撞。
渤海海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缘故,使得渤海的各个港口运输航线全部从此地通过,也有十万吨、二十万吨的巨轮经常出没,甚至今后也会有三十万吨甚至是四十万吨巨轮出入,这就导致了这个地方只能修建海底隧道,没有修建桥梁的可能。
更别说,渤海海峡还是军事战略要地,甚至还会时常有航母通行,所以根本不存在建桥的可能。
而海底隧道修建的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沉埋法、盾构法、掘进机法。
简单来理解的话,沉埋法是在地面上将圆形的隧道预制好,然后在海床上挖出沟槽,将隧道沉放到沟槽上。最后,将一节节的沉管隧道拼接起来。
而盾构法和掘进机法,是使用专门的机械在地质层或者岩石层中推进,然后在机械内部由人员将一片片的混凝土管片拼接成隧道。
盾构机法和掘进机法的区别,在于使用设备的不同。三种隧道施工技术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劣。
比如一位院士主张采用沉埋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施工难度最小,施工速度快,投资也是最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