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晴十岁之后,和元煊文见面的次数就少了起来,年岁大了之后,异性之间相处必然不可能再如幼时一样亲昵自然。
就在景晴以为自己和元煊文之间的交集就要止步于孩童时期好友的时候,陛下却下旨给他们赐婚了。
彼时李氏已经倒台,在帝王裸的偏心下,元煊文已经当仁不让的成了太子,并且皇子之中已经无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
之前赐婚圣旨下来之前,景安泓从未想过太子妃的位置会落到自己的女儿身上。
虽然景晴在京城是有些美名,但是他们景家和京城其他的高门闺女比起来,这家世多少还是弱势了一点。
依照元煊文受宠爱的程度,陛下应该给他挑选一门一个有势力的婚事才是,怎么想也不该选他这个在朝中毫无势力的文官之女。
然而事实这门婚事是元煊文自己求来的,刚好这些年陛下也深受外戚势力过大之苦,再三权衡下,还是决定遂了儿子心中所想。
就景安泓自己看来,这皇宫虽然有着泼天的富贵,也是步步杀机的龙潭虎穴,要是可以,他真的不愿意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去冒这个险。
可是没有办法,皇命重于一切,赐婚的圣旨一下,景晴嫁为皇家为妇就已经成了不容任何人质疑的君命。
赐婚圣旨送到家里后,景晴也是惶恐迷茫过,而元煊文托人送来的书信很好的缓解了她焦虑的心情。
他在信中表明自己对她早已情根深种,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认定她,他当皇子,她就是皇子妃,他当太子,她就是太子妃。
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这样一份满含情意的书信,加上往日的情分,就足够叩开景晴的心门了。
赐婚的圣旨下来后,景晴和元煊文之间的交往就又变得频繁了起来,虽然他们不能见面,但是他手下的死士能够悄无声息的替他们传递书信。
最开始只是书信,后来元煊文在信中说见朋友的未婚妻绣制和荷包好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荷包,却被朋友拿出来炫耀了一次又一次。
那是元煊文第一次那么孩子气的在书信里诱哄着景晴给他绣制一个荷包,言说只要她肯绣,他肯定珍惜爱护,沐浴都不离身。
当时景晴在信打趣,说那荷包的穗绳她要再留长一些,让他能够挂在脖子,这样沐浴的时候才不会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