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大齐皇帝已年过半百,再睿智聪明的君王,没有能臣可用,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于是为了朝堂安定,也更是为了大齐的未来,李缙不得不早做准备,甚至将原本在各自省城举办的乡试一同改在了京城,只为重重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父皇。”睿王殿下撩起衣袍跪在书案前。
李缙将奏折放置案前,一双浑浊的眼睛下藏满了睿智,他一丝不苟地将散乱的奏折整理好。
“今年也不知能出几个举人来,我大齐王朝危也。”李缙心事重重,长叹了一口气。
也不怪他担忧过虑,如今的大齐王朝如同浮萍一般飘摇不定,内有安定王在一旁虎视眈眈,一群大臣都只是为一己私欲,外有小族部落时常入境侵犯。
他大齐的重担可不是那么好挑起来的。
“父皇,叔父向我举荐了一人,名为赵茕,家住延林县,上有一位寡母从小对他要求严格,此人家世清白,祖上也出过一个解元来,也算是门风端正人家。”
瓷杯中的茶叶时而漂浮时而下沉,大齐皇帝吹了吹热气,不禁哦了一声,“是哪一朝的解元?”
“正是太康皇帝那朝,叫赵玄礼。”
一些往事纷至沓来,李缙记得赵玄礼这个人,太康皇帝是他嫡亲的爷爷,在他还小的时候就跟他讲过此人。
赵玄礼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不仅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还总是一目十行,不过短短四五年的时间便拿下了解元。
太康皇帝曾说,赵玄礼是他见过文采最好的人,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家国小事,他都能娓娓道来不疾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