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宋成摆了摆手,“怎么可能一个月六十呢,我又不是天天干,就一个月干七八天左右。”上个学期期末他一共也就干了二十一天,都不到一个月。

即便是这样,宋业还是酸的牙疼。

他因为怕耽误学习,助教啥的都没报名,更别说去团中心给老师干活了,他没想到宋成在这方面这么积极。

难不成宋成想攒履历,以后走仕途?

可他记的宋成的专业是机械类的,以后是要进厂的。

这个年代分配工作,大原则就是四个字——专业对口,学生听上面的安排就是了,当然了,不排除有家长会疏通关系让孩子进一个好单位。

就比如唐娟美的父亲,差不多安排好了,就等着唐娟美毕业了。

这种安排虽然干涉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那可太好了,从进单位,到怎么升迁……

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宋业问宋成,“你这以后想去团委吗?”

宋成摆摆手道,“团委可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宋业听到宋成这个回答,不由松了一口气,他其实一直拿自己和宋成比较,说实话,他不想宋成比他好。

亲兄弟之间有比较很正常,宋业从小就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要比其他三个兄弟强才行。

原本他确实要比其他三个人发展好,可后来最不积极的老四却迎头赶上,还考上了燕京大学。

宋业心里很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他更想和宋成比较了,不过这个比较不是说他要不择手段超过宋成,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