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荣医 沉舟钓雪 791 字 2022-10-03

皇帝久久无语,宋熠又道:“皇上,学生那时见了那两个农妇竟为一筒秽物撕打,心中不能不有所感。穷山恶水多刁民,农妇泼辣,固然是不识礼仪文明之过,然则又何尝不是被生活所迫?倘使人人衣食丰足,又何至于为此等理由争打?”

这话锋竟又一转。

皇帝挑眉,宋熠这是在自己反驳自己?

礼仪教化不如丰衣足食?

宋熠道:“若能使文明通达,不求使乡民百姓人人知大义,至少也懂王化,明荣辱,晓廉耻,能分辨是非,能积极进取,便算成功第一步。同时可使农政编书,推行更优越治田之法。”

他有条有理,逐渐深入:“学生出身农家,少时也常下田。乡民种田多凭经验,并无一定成法。有人勤劳,然则也是日日徒然辛苦,因佃田租高,户田税高,若产量不及,一年下来也不过勉强温饱。”

“倘使农政编书,农人习书,不仅凭天时,凭经验,更可知春种如何,秋收如何。又可推广多种经济种植,如棉花,如桑麻,如甘蔗、甜菜、豆类、花生等。如何养田,如何套种,如何灌溉,如何既不耽误粮食种植,又能多出效益,丰富作物,尽可使全民皆知……”

渐渐说到深处,皇帝都被听住了。

皇帝高高在上惯了,对于农政他是真的不懂。

向来只知道,农民种田收粮食,哪里能想到这其中竟还有这么多道理?

文明通达,使农民读书,传播农政之术。

这何止是另辟蹊径,这简直就是开先河之谈!

皇帝越听眼睛越亮,片刻间遥想前景,竟不由得生起豪兴顿起,胸臆沸腾之感。

到这时,他才真正是对宋熠刮目相看。

先前种种或可说不过是小聪明,这一刻却简直可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