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唐老先生几人在学子当中的影响力比汪如心想的还要强得多,在当今皇上在对粮食极度的渴望之下大手一挥在纸上写上了国安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代表这他对这多学院极大的期望。
消息一出朝野上下随之震动,三位大儒同时到一所学院去讲学已然让人十分惊讶,没想到竟然还得了当今天子的亲笔手书的名字,这所还没正式开门的学院便的神秘起来。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学院和镇国公府牵扯上的消息又让不少忠心的老臣忧心不已,纷纷猜测难不成镇国公府还想借书院以掌控天下学子,需知镇国公已然位高权重,再有天下学子相助岂不是要伺机把控朝政意图动摇国本?
一份份的凑则递到了御书房,皇帝只粗粗看了一眼便扔到了一边,因为安璟礼送了新鲜的布料入宫。
那棉花在安璟礼手上终于成了布,这一批布料一出来便送入了宫中,虽然说出来的效果比不上那些绫罗绸缎也让当今皇上十分欣喜,能不能成布料他不看重,看重的是能御寒保暖。
若是他的子民都吃饱穿暖大厉何愁不富裕不强盛,再一听说这东西又是如园所出便对那还在修建中的学院无限期待起来,凑则什么的全部扔在了脑后。
学院的事已是不可动摇,学子们更是激动异常,茶馆食肆随处可以听到学子们高谈阔论的声音。
这大厉能被称之为大儒的人不超过二十人,除了年老早已不问世事的几人外其他的书院都以有一位大儒坐镇而荣,若是哪家学院有两位大儒,或一月能听一次大儒讲学那绝对是学子们心向往之地。
近郊的鸿略书院便是同事有三位大儒坐镇,这些学子想要进去求学难于登天。
可这新建国安学院不仅有三位大儒同时坐镇,还没开始招生就得了当今天子赐名,此等荣耀加身又是名额极多的时候,无数人开始打点上下等年节过后便动身前往。
当汪如心收到唐老先生捎来的消息和那几个皇帝亲笔手书的学院大门顿时喜不自胜,心里又担忧起来,他们从最开始想在村里盖一所学堂教小娃娃念书到盖一所大一点再到学院到现在居然被冠上了国安二字,心中的压力不免又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