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真是位少女……卧龙先生察觉到自己的思绪如此奇怪后,也为之一愣。
不过也只是须臾间的事,他仍是好整以暇的将茶杯递过去后,方才开口。
“不知将军亲至,所为何事?”
“家父求贤若渴,今欲征辟先生为幕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端起茶杯的诸葛亮滞住了。
他原本以为,刘赐来荆州该当是为拜访刘表,此来隆中不过是游玩或赶路时临时起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为征辟事来。
尽管司马徽十分喜欢这个学生,为他和庞统二人起了“卧龙”“凤雏”之名,但也不过戏称而已。诸葛亮自己仍然清楚得很,莫说天下经学世家首推颍川,便是在荆州的士族中,他这琅琊避祸而来的年轻人也无足轻重,若说求贤,无论如何也求不到他这里。
“亮不过一介山野村夫,且又年幼才疏,刘益州莫非有什么误会,或是找错人了?”
刘赐摇摇头,“先生曾自比管仲乐毅,怎么能算才疏学浅呢?”
“……………………”
他虽自比管乐,也自信确有其才,却没想过会招来这等不速之客。
况且这句话也只对几位至交好友说过,时人莫之许也,怎能传到刘璋耳中?
意识到在这一点上较真也不会有意义的诸葛亮决定换一个思路。
“亮原以为,刘益州欲效文帝,惠休百姓,救赡困乏,不知于天下事,益州究竟有何见解?”
尽管在他看来,刘璋暗弱无能,被豪族裹挟,不思体恤百姓,但总不能对子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