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觉得他这是在双标,因为正常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诸葛亮(哪怕是幼年时期)比,但他真就不仅比了,而且比得理直气壮。
……这个角度讲,贾政都比他讲道理!贾政也只是要求宝玉读读书,没要求宝玉比得过诸葛亮啊!
你就呵呵哒了,“我觉着这不对。”
丞相瞥你一眼。
“要这么比,我寻思诸葛丰也比不——先生!山高水长的,莫糟蹋鹅毛扇!”
第110章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秋风乍起,草木也见了枯色。
陇中麦熟期已过,农人收割过粮食,大大小小的鸟儿飞进田野间,与那些失了丈夫与父亲的孤儿寡母争夺田间最后一颗麦穗。
沿着河岸向北行进的十几骑走得并不快,为首者肤色黝黑,是个三十余岁,西凉长相的武将。他漫不经心的巡查河岸那些大大小小的堡垒和瞭望塔。
诸葛丞相十分看重渭北一线的防御,修建了数十座瞭望塔,日夜不停的监视着河对岸的动向,除此之外,又遍布探哨,称得上是严防死守,绝不令魏军偷袭渡河。
但在董暠看来,丞相实在谨慎太过。
自禹门口而至潼关,黄河只有两处水势平缓,可渡河之处。一处为蒲坂,过河便是渭北大营,孟起将军亲自镇守,可保无恙;另一处在龙门,距离魏军的弘农大营足有三百余里,道路崎岖难行,夏阳城又建在过河口处,堪称万无一失,怎需如此戒备,每日探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