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天气下,粮草也在发霉,粮官以此来向满腹抱怨的士兵们解释伙食变少的问题,大概等到天晴时,一切都会变好。士兵们如此期望着,将领们也如此想。
曹休站在帐门旁望了许久的天气,直到曹纂悄悄走到他身后。
“父亲,你看这雨何时能停?”
曹休转过身,上下打量着这个次子,与才华横溢且“有殊色”而受曹叡爱重的长子曹肇不同,二十出头的曹纂生得虎背熊腰,力举千钧,在战场上亦是一员勇将,只不过,也仅是一员勇将而已。
虽然心中叹息,但曹休仍然和颜悦色。
“为何要等雨停?”
曹纂有些不解的看向自己父亲,“我军疾行数日追上蜀兵,自是要待雨停,方能与宛城兵力汇合,前后夹击。”
“那蜀兵呢?”曹休看着一脸茫然的儿子,重复问了一句,“宛地四方高而中央低落,每逢雨时,自襄樊至宛城的这条路泥泞难行,骑兵欲速亦无能为,蜀军既陷此两难境地,为何既未战,也未走,反而于此处布阵?”
即便是诸夏侯曹之中相当不学无术的子弟,曹纂也跟在父亲身边经历戎马数年,他十分清楚这种天气下,步兵为主力的蜀军也同样被困扰,但与魏军行军速度的差距却是大大被缩短的。因此若是蜀军想逃,大雨便是机会。
“蜀军非为宛洛。”曹休望着帐外的大雨,自言自语,“而为我。”
对于黄权来说,这场大雨也让他十分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