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将军五

沈老爷和大儿子商量的是要不要从中寻些机会给家里搭上一条通天梯,别看在外沈家一直以世家大族自居,可这家中没有做官的人,这世家大族便是虚的,沈家目前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是沈老爷的大哥,在临清当知府。

沈家也是全力供奉这位大哥,逢年过节什么的丝毫不敢怠慢,当然,当大哥的也尽力回馈家族。

沈老爷自己没本事出仕,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有一个进官场,这样家中也有了能支应的人,就是可惜沈家在这里算得上是牌面上的人,放到整个大康,那就没你什么事了。

那时准备把六娘配给新来的县令,人家是谢家举荐来的,得知本地有哪些世家大族,这位县令微微一笑,“倒是本县孤陋寡闻了,在谢家时并未听说天下还有这些世家呢。”

真是把人憋得说不出话来。

沈原听得里面父子俩絮叨的都是家族前程,她悄悄儿的走了。

回到小院,躺到床上,她知道坏了,沈家父子或许是一叶障目,闭塞视听,沈原从皇帝收罗贵重药草炼丹就知道这天下太平不了了。

匪祸频发,边关将领节度使不听调令,朝廷的头只想着炼丹求长生,日常生活又奢侈无度,怎么看这天下都稳当不起来!

她该怎么办?

沈原使劲回忆,原主那几辈子都是窝窝囊囊的,便是后来嫁给姓程的,也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然后又是产后失于调养,孩子夭折等打击下来,就没了。

这么看,她也就最多在程家生活了三年左右,按照这个为标准,那就是这三年里原主没遇上天下动乱,之后也说不准了。

而她现在困于后宅,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别看老太太疼她,那也不过是沈原做了有利于沈家名声的事,想让老太太撒手放她折腾,那绝对不可能。

嫡母也别说了,面子情,沈老爷呢?典型封建大家长,评估女儿的作用就是看她能嫁给谁。

至于其他的兄弟姐妹,算了,不说也罢!

还是想法子把自己那个小院塞满了才算,好歹一旦天下动乱,自己还能有个地方藏身,有口吃的。

可那得要钱!

现在回了沈家,她是完全没了花钱的自由了,何况还没钱。

沈原窝在佛堂小和尚念经一般的有口无心,在沈家,她如今大孝大义的名声传了出去,便是住在佛堂都没人怠慢,哪怕是素斋,也做的色香味俱全,给她做的衣服料子更是上好的丝绵绸缎,小辈见到她不是叫五姑姑就是五姐姐,日子确实很顺溜。

可沈原总觉得这种日子是建在火山口上,随时随地都会被炸的灰飞烟灭,她还不能说出来。

在红昭寺的时候她一直出门逛,看到了天下苍生的苦楚,老百姓穿的衣裳,在胳肢窝等不太显露的地方打着补丁,那就是家境还过得去的人家了,一般人那都是补丁连成片的。

回到沈家,她顿顿细米白面菌菇汤,充分理解了那句朱门酒肉臭。

现在焦急也没法子。好赖她是沈家人,真要天下大乱,沈家这种人家还有底气抗衡一下,她窝在沈家自然也有口饭吃。

不过从现在起,沈原养成了一个抠儿的性子,无论是赏赐还是月例银子,她统统攥在手里,反正如今她身边就一个喜福,还是个粗使丫头,一月多给她两百文,这小丫头就什么都听她的。

太太为了展示公平,该沈原的月例东西一概不少,只有更厚的,老太太更是见天的赏她,所以沈原有了点钱就偷偷摸出去往那小院子里填东西去。

柴米油盐,棉花粗布,粗细羊毛毡子,锅碗瓢盆,凡是她能想到的,觉得将来能用上的,统统装进来。也不要那中看不中用的面子货,都是实实在在能过日子的玩意。

果真天下大乱了,穿着裘衣出去也不过是一只大肥羊。

就这么细水长流,等过了年,沈原那空屋子都塞满了两间。干稻子干谷子放在粮瓮里,三五年都不会坏,就是得防着耗子偷,沈原是满了一瓮就拿油皮纸把瓮口包住扎紧。

如今,她和一只小耗子也没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