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不过姑娘家心软,若是碰上了个不能生的男人,多半不会离婚,感情好的还把责任拦在自己身上,或是收养一个孩子。若是反过来,那姑娘就惨了。

但是在王绣花看来,一家人只能生一个孩子是不够的。孩子命薄易夭折,王绣花自家有三个兄弟姐妹,可她排第五,她娘曾生了五个,不过前头俩的都没养住,活不下来。

王绣花自己也是曾流过一个,耽误了好长功夫才怀了妞妞。

妞妞算她的第一个孩子,有娘家的前车之鉴,她特别紧张妞妞,去哪也不放心。

王绣花这会子觉得,宋老四在农机厂工作,钱桂英是公社办事员的工作需得用生育自由来换,她不咋羡慕了。

柳暄红想起来,计划生育其实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不过到八十年代普遍推广开来,松山县这座小县城也终于要面临这场风雨。

回忆起她上辈子见过的事儿,她好像记得,农村里也有限制的,她老家只准生俩孩子,还是按个头算,不能按胎算,她见过一对夫妻生了双胎后再怀了一个,也被拉去要打胎,她躲了,但是交了许多罚款。

柳暄红忍不住道:“这政策迟早也会下到咱们村里,二嫂你要是想再生一个,得抓紧了。”

像她们老家,生了俩孩子的人家,男的都被拉去结扎,女的被拉去上环,两头都抓的紧哩。

听说还有的乡村管的严,也只能生一个的。

谁知道小宋村到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儿。

王绣花惊了,这不是管城里人吗?咋还管到乡里了。

她不太信。

因为时下农村人,就是追求多子多福,尤其是早年吃大锅饭,现在又按人头分地,一家家地为了占村里便宜,多分两亩地,村里是可着劲儿地生。

不过大半年,村里就多了十来个新媳妇,七八个孕妇了。

往常也就两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