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百货店里倒是有卖小孩背心短裤的成衣,但是需要背心票,柳暄红没有。

宋家手里倒是有宋渊寄回的军用汗衫背心票,往年都是用在宋老四身上,三房一件衣裳也看不到。

买布不费什么事儿,唯一让柳暄红略纠结的是,她记忆里做新衣服是去供销社买布回家自己做,原主手巧,能承包一家子的衣裳裁制,然而柳暄红可没继承这个技能,她上辈子是穷,但是绝不缺衣裳穿,虽买不起新衣,但是有亲戚老师爱心赞助旧衣服,她的缝补技能也只是补个袜子缝块扣子的水平。

“暄红?”

朱茜红也在供销社,俩人巧合遇见,双方眼神闪过欢喜。

“茜红姐你也来买布?”

柳暄红摸摸她身后年年的小脸。

“婶婶好。”

宋年年扎着个小揪揪,小脸较去年张开了些,红润得像个健康的小苹果,看来她们日子过得不错。

“是啊,这不快夏天了,趁现在买些夏布。”朱茜红洋溢着笑脸,望着柳暄红的眼神饱含感激,如果没有当初柳暄红的帮助,她们家现在不会出现在县里的供销社,而是依旧捡别人家的破布穿。

她看柳暄红手里拿着纯棉布,提醒道:“暄红,这棉布便宜,但是没的确良好。”

七十年代中期,化纤面料进入市场,的确良随后走红全国,结实耐用的的确良布料挺括,虽然价格贵,但是布票对折又耐穿,某种方面算经济实用,柳暄红倒不是不舍得给三兄弟花钱,而是时代观念不同,的确良结实就证明它还有另一个特征,闷热不透气,做秋衣还好,当夏衫太磨人。

“夏天穿纯棉的,吸汗透气,小孩子皮肤嫩,软点的料子也好穿。”

朱茜红看了眼女儿,放下手里的的确良,朝纯棉布料柜子走去。

小孩子娇嫩,合该穿软和透气些,的确良虽好,但不适合。

临分开前,朱茜红犹犹豫豫说道:“我娘家弟媳前段时间来过咱们村,说起你们家的消息,听说老太太四处找下溪村那家人麻烦,你的几个姐姐都回娘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