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余舟准备下车,又突然想起,下午时林江屿和她说过的话。不要总是背后说他的好话,当面又冷冰冰的。
“那我明天在单位楼下等你。”想了想,沈余舟又开口,“你来的时候,注意安全。”
“好。”
感觉林江屿有心事,但不知道是不是与她有关,迟疑几秒,沈余舟还是没多问。
第二天任务繁重。
她从警察局那边得到线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位受访的女生遭遇了江海城的性骚扰。
比较棘手的是,本来还可以等待警方继续调查和收集证据,那位受访者已经先联系了一家小媒体,尽管没有切实的证据,这件事在网络上却凭借当事人的一篇小论文愈演愈烈。
一顶帽子不管不顾地扣在江海城身上。
当天,受访者联系沈余舟,表示愿意再说一些事情。沈余舟挂了电话,便立刻从警察局赶过去。
一场采访下来,沈余舟大概知道了对方的决心。
对方坚称证据已经被销毁,最后一搏,是利用媒体扩大关注,利用舆论将江海城永远定死在耻辱柱上。
沈余舟不想对她的行为下什么定义,只是有一些劝告。
“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利用媒体,可能最开始会赢得一些关注和同情,可是时间稍微长一些,质疑声就会出来,到时候即便你有苦衷没来得及说,大家也不愿意关注了。”
“我不管,哪怕让江海城惹上一身腥呢。”对方并不接纳她的意见。
最后,沈余舟按照采访内容和警方给出的定论,如实地写了报道。
起初时效果并不好。网络上的大多数人对女孩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加上女孩是实名举报,增强了一些可信度。网友本着朴素的助人情节,都愿意帮她发声。
肃南报的报道出来,有很多人责备记者同为女性,却不去帮忙。尽管范围不大,但搜索她的名字,还是能看到很多污言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