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大笑:“还能是什么表情,当然是七窍生烟了!”

两人大笑。

丹阳的两个细作以为他们每天做着无用功,却不知道就是他们在无意中提到的、他们自己都忘记了的“火炕”二字,引发了天大的变化。

“嘿嘿,胡雪亭一直想北上开发辽东,定然是有克服辽东天气的绝招。”高颖笑,以此为前提推断胡雪亭的言行,他在一张张的废纸中发现了“火炕”二字,立刻就召集了整个齐国的能工巧匠,集思广益,寻求突破。

“只要是胡雪亭能够想得出来的东西,没有道理我们想不出来。”无数门阀的才子本着这个简单的念头,同样加入了“火炕”科研小组,历时许久,终于找出了办法。

“人果然是需要有压力啊。”高颖微微叹气,几百年没能解决的辽东鬼天气的问题,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攻克了,充分说明了所有的聪明人,所有的才子佳人的心全部没用在民生之上。

“事不关己,哪里会劳心劳力。”贺若弼道。辽东的苦寒关才子佳人什么事情,自然是宁可花心思琢磨诗词的押韵,也不愿意去思索怎么抵御严寒了。

“士农工商,这个思维不变,只怕我们还有苦头吃。”高颖微微叹息,以举国之力研究火炕和羽绒服的事情不可能无限的重复,最重要的还是要所有人都有学习“格物”之心。胡雪亭想要暴力提升“工”的地位,甚至改变对“工”的认知,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比打天下还要难。

“这鸭毛服穿的可舒服?”贺若弼问着,最近天气还不冷,这鸭毛服就不太能看出效果。

高颖摇头:“鸭毛二字太俗,不如用‘羽绒’二字。”暂时无法确定这羽绒服到底能多保暖,是不是比棉花强,但胡雪亭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收集鸭毛鹅毛,唯一的可能就是用与御寒。

“一点点羽毛而已,猜错了也无妨。”贺若弼道。

“你说,这天下又会变成怎么样呢?”高颖看着远处的地平线,一支支流民队伍消失在那里。

“不知道。”贺若弼干脆的道。“我华夏千百年来从来没有真正的征服辽东,我军这次北上辽东,挑战极寒,不论成败都会被记录史册。”

……

延安郡附近,至少有上万百姓被骁骑卫的士卒拦下,带队的大齐将领和陇西士卒早已跑得没影。

“这些人怎么处理?”延安郡的太守看着一群面黄肌瘦,脸色发绿的陇西百姓,只觉捡了烫手山芋。按理,当然是直接拦下,收入治下,成为延安郡的一份子。但是延安郡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粮食仅仅够自己吃用,若是再多了这上万人,只怕也要去吃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