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要吃饭,地力有穷尽,每年的产出就只有这么一点。”在没有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量的作物,只有大米和小麦,产量还狗屎的很的时代,地里的产出极其的有限,耕地的数量,每年的收成,决定了人口的上限。

“更糟糕的是,大随朝的土地兼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作为由“北周,北齐,陈”三个国家合并而成的大随,是彻头彻尾的部落联盟,无数的元老,军阀,门阀,豪门,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只看被杨坚篡位的宇文氏族,原属于陈朝大官的虞世基,不仅在大随朝活的优哉游哉,还成为杨広的亲信,权倾一方,就知道这大随朝的贵胄们延续了多少年的富贵,保留了多少的资产。

大随朝的土地兼并问题,竟然不能从开国这一天算起,而是要上溯到北周北齐和陈国,也就是公元420年,在江南原陈朝的区域内,部分大门阀的土地来历,甚至要追溯到公元317年的东晋。

这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大门阀完美的执行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宁可收上来的粮食烂在仓库,也不愿意平价卖给农民。

“三百年一个王朝,大随朝不是开国,而是末期了。”胡雪亭怒目杨恕:“和平演变要不得!”争霸天下,你死我亡的大战,竟然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过家家,没有对敌对国家势力的清洗和屠杀,这天下百姓又从哪里得到土地,又从哪里得到上升的空间?

“汉文景之治,人口1400万;光武中兴,人口2100万;西晋太康之治,人口1600万!”胡雪亭收住口,差点说出唐贞观之治,人口1300万。

“都说王莽是蠢货,强汉竟然成了乱世,可惜,谁看到了王莽的时候,人均土地不及汉初的五分之一?这天下不乱,哪里还有道理?”

“历代繁荣昌盛的大治,其实只是站在大量的人口被战乱消亡,重新回到人口洼地,拥有相对大量的资源而已。嘿嘿,什么光武中兴,只有2100万人口,人人可以分到比以前多三五倍的土地和资源,只要脑子正常,这天下不中兴,不大治,就奇怪了。”

胡雪亭冷笑,一个王朝初期大治,末期崩溃,竟然和皇帝的水平毫无关系,初期人均资源丰富,是个人都能治理,末期人均资源贫乏,就是天才也搞不定,而资源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粮食。

看21世纪的世界同样土地兼并严重,却没有造成社会的混乱,就明白“土地兼并”导致国家灭亡的本质,其实一直都是粮食。人多了,地里种的不够吃了,或者买不到粮食了,就开始造反,人口减少,天下大治,人口多了,不够吃了,再造反。周而复始。

“从这个角度看,在古代搞工业,其实一点前途都没有。”胡雪亭苦笑,那些回到古代点亮科技树的人,除非是学农业的,能够搞出高产水稻,否则就算工业再兴旺,造出再多的玻璃和钢铁,只要田里没粮食,依然是死路一条。

杨恕叹气,真是狗屎啊,大随朝要完蛋的原因,竟然是当年杀人太少!

“老夫当年还很得意来着。”杨恕苦笑,作为大随朝唯一一个从头到尾参与所有开国大战的将领,一直觉得能够和平的接收敌国的统治层,减少血腥,是一场天大的功劳,没想到竟然是获罪于天。

“更狗屎的是,大随朝其实是有富余的土地的,有大量的适合耕种的土地空闲着,却没人肯去!”胡雪亭仔细的查了大随朝的人口分布,疆域大小,耕地总数,神奇的发现大随朝看似土地广博,其实很多地方人烟稀少的过分,甚至还不如汉朝。

“长江以南,竟然被称为蛮荒。”胡雪亭每次听人提到“蛮荒的江南地区,蛮荒的淮南道”就有哭笑不得的感觉,21世纪最富裕的南方沿海区域,在大随百姓和官员的眼中,竟然是“蛮荒”!你丫要说云南,贵州等等地区是蛮荒,考虑到交通不便,胡雪亭也忍了,开发云贵几乎是明朝的事情了,可为何三国时期就有名的,“曲有误,周郎顾”的余杭,江南鱼米之乡地域,会被大随百姓鄙夷的称为“蛮荒”?

“这要从五胡乱华说起。”高颖无奈的道。汉人被胡族杀得快灭族了,想要重新发展社会,就需要聚集人口,自然而然的慢慢的抛弃了多山多水,交通不便的南方,汇聚在了交通便利,平原众多的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