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还在吃饭,你们等着。”有衙役挑着牙,不满的看着排队的人,不知道下班了啊。

排队的人客气的道:“应该的,应该的。”“小娘亲为国为民,如此辛劳,小民真是感动不已。”

想要看到胡雪亭的县衙加班加点,真心不容易啊,必须大力的点赞拍马屁。

柴绍和几个衙役从衙门中出来,笑着道:“小娘亲真是太忙了,这些小事情,其实柴某可以代劳的。”不就是卖供不应求的产品吗,白痴都会。

几个衙役笑:“你是大才,这些事怎么能劳烦你。”

柴绍听着言语中透着的不客气和讽刺,微微冷哼,却不发作,只是快步离开衙门,胡雪亭这是依然不信任他啊。

“有眼无珠。”柴绍在心里鄙夷,他虽然不至于才高八斗,自比管仲,但是,这种小衙门小生意,他闭着眼睛都能做得比胡雪亭好十倍百倍。

“若不是为了建成,本公子哪里有空理会你。”柴绍轻轻甩头发。

“你们也来了。”某个商人在人群中看到了几家眼熟的同行,叹了口气,还以为只有他反应快,没想到人人反应快的像雷电似的。

其他商人们也是苦笑,伸长了脖子看看四周,不仅仅他们这些老面孔,甚至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也赶了过来。看穿着,神态,个个都是同行。

虽然胡雪亭的白糖大部分份额只给固定的大商号,只有一些小份额随意发放给其余商号,但前来碰运气的商号,每天多到数不清。

“这群番邦蛮夷可把我们坑苦了!”有商人抱怨道,番邦使者们闹出拦路要份额的狗屎事情,稍微有些脑子的商人都能猜到,以后胡雪糖的份额会更加的稀少,这连夜排队,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份额。

“胡县尉怎么就不能多生产一些呢。”有些商人有意无意的说着,立刻有人接话道:“想必是人手不够啊。”不管这个洁白无比的胡雪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参考红糖的制作,怎么也逃不了榨汁,熬煮,晾晒等等环节,需要的场地和人手不少,自然就会限制产量。

“其实胡雪糖的产量已经不小了。”有商人道,从红糖制糖业的产出来看,胡雪糖的产量已经大得惊人,起码顶三四十个红糖制糖作坊的产量。如此巨大的产量,一定有个巨大的作坊存在,但找遍丹阳县,都没有发现有这么大的作坊。

众人议论纷纷,显然也都在丹阳县各处转悠过了。

有些想要盗版的人,已经开始深思,胡雪糖的真正作坊,会不会在外地呢?每天这么多外地的商号马车进出丹阳县,车上装了胡雪糖运进来,又有谁知道?瞒天过海的计策,在一些拥有独家秘方的作坊中,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