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人口很多……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粮食都卖了,口袋里就有了些钱……小玩意比较好卖……”货郎在十几个人或凶狠,或鼓励的目光中,翻肠倒肚,甚至把手里的红头绳卖什么价格都说了出来。
“甚好,我们同路,一起走一遭。”张镇周笑着,这王家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和淮南道的所有小村子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这不是货郎吗?”王家村口,有人大声的叫着,货郎用更大的声音回应着,更是挤出满脸的笑容。必须让跟在身后的,有十几匹高头大马的,随从都能骑马而不是两条腿跑步的,比地主老爷还有钱的大老爷看看,他在这个王家村是很有影响的,虽然不至于跺一跺脚,整个村子就会抖一抖,但起码是个能办事,有头脸的人物。
若是这个大老爷要在村子里办什么事,或许就会因此交给他。结实了贵人,重要博个机遇对不对?
“红头绳多少一尺?”“有绣花针吗?”“收鸡蛋吗?”一群妇人从村子里跑了出来,围着货郎七嘴八舌的问道。
“都有,都有,一个一个的来。”货郎得意的看了一眼张镇周,只觉倍有面子,心里又有些疑惑,只觉村子里的人数比以往少了一半还不止。
村长却惊讶的盯着张镇周等人,犹豫了一下,才小心的用不太娴熟的洛阳话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有何要事?”十几匹马的马队,简直和开着十几辆顶级豪车一样,太刺眼了。
“我等想在这丹阳附近买地,故而四处看看。”张镇周的手下们早有准备。
村子里的人懂了,有钱人闲的蛋疼,穷人往城里挤,有钱人偏要往村子里凑。
“什么,要五文钱?”某个村妇盯着一件六七成新的衣服,惊讶了。
对于这种还价手段,货郎驾轻就熟:“这衣服手工好,布料好,要不是那户人家发了大财,要买更好的衣服,这衣服还舍不得卖。”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些村妇最终还是会买,毕竟不买他的货,她们还能买谁的?卖货郎的职业圈子很小,工作又累,市场竞争小的很,这一带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货郎。
“这支发簪,要一两银子?”又是一个村妇不敢置信的道。
“这支发簪是洛阳最大的首饰铺施记的,手工精细,用料好,就是在洛阳也要卖一两银子的。瞧,这里有个小小的施记店铺的印记。”货郎翻着发簪,指着印记,“我完全不赚你们的钱,就是冲着多年的交情,顺手给你们带的。”
一群妇人退开几步,窃窃私语,不断地看着货郎,货郎淡定无比,就不信你们不买。
一个妇人转头,满怀希望的问货郎:“你有夜壶卖吗?”
“夜壶?”货郎愕然,背后的货担中有五十七种小玩意,可以满足衣食住行,就是没有夜壶这么具有特色的东西。
“是啊,有没有,什么价格?”一群妇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