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锐很清楚这一点:“暂时没有。不过我最近和郑嘉一起联系了一批南方过来闯荡的做生意的。一群人凑在一起消息灵通。你介绍认识的那个郑嘉人不错。”
两人都是生意场上的老人精,看着年纪小,其实经历的事情一点都不少。生意场上无利不早起,有钱挣大家就会忍不住聚过来,没钱挣大家就会旁观看戏,要是损害到自己的利益,那一群人就会抱团在一起,一致对外。
傅元宝抬起头和宋锐对视:“以防万一,最近厂里面我们得看牢一些。如果场外出了事情,恐怕都要另外安排一组人专门处理。”
“你现在既然回来了,那我带头组几个人。”宋锐和傅元宝商量,“厂内检查,顺便专门在厂外听点消息。”
他戏谑开了个玩笑:“也算监察。”
傅元宝跟着笑起来。这说法上有些夸张,但也不会过。他稍作思考,和宋锐细说:“以前我们是小打小闹。就在阳城稍微开个小厂。整个厂卖也就卖个几百万块钱。我觉得我们这个饮料厂可以做大,要做大得把很多事情变得更细致。我之前开会的时候和人聊过,他们大厂毕竟国有,规矩多,条理清楚。我想直接借鉴过来,再在里头加上一点国外厂经营的方式方法。”
他看书多。去年住在首都,半年时间他发现阳城到底和首都没有办法比。可以说现在阳城商场上用的那些路子,全部都是首都用剩下的。
当初他在阳城推出了工厂改制,就是因为想法突出,同时首都当时并没有人敢这么做,所以才会被拿到台面上来讲。他也因此得以发展,还得到了到首都开会,见识更多人的机会。
一个点子新,不代表各个点子新。趁着现在工厂还是他的一言堂,他能做多少改进就做多少改进。
往后工厂真正变大变强之后,便不再会是他的一言堂,想要做改革就属于伤筋动骨的大改革。那种大改革顺则冲天而上,败则一败涂地。
宋锐这段时间确实也感受到了杨程和首都的差距。他附议,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说得对。但这段时间我发现首都想要试点,很多事情很难做,你不要太过。”
傅元宝应声。
两人再商量了一下细节,随后当机立断分头行动。傅元宝不打算让宋锐白干,他和宋锐约定好,等到三四月份,工厂稍微不忙碌一些,就让宋锐去分厂负责。以后他们两个就一起做事。
一整天忙碌完,天色直接暗到深沉。
傅元宝回到家的时候,桑晓晓已经完全睡下。他轻手轻脚洗漱完毕还是没忍住,开了桑晓晓的房门,悄悄地进了她的房间。
房间里没什么光,傅元宝勉勉强强能看到桑晓晓睡着的轮廓。他弯下身子,在桑晓晓额头上吻了下。很轻,不敢用力,生怕弄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