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桑晓晓提醒,“不准文字美化,不准春秋笔法。”
傅元宝失笑。他过去的事大多可查可问, 还真没什么需要文字美化和春秋笔法的地方。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的事:“最早的时候和你家没什么差别。小奶奶和你妈妈一起卖菜,我和桑达达差不多一样就在菜场和田里。”
回到家早早学做饭,收拾屋子。到了年纪上学。
“家里缺钱, 小奶奶卖菜的钱不够花。最早吃得不多还能过日子,上学之后就不行,得想办法赚点同学钱。”傅元宝说得很简单, “再后来年纪大些,也不想种田。我就去捡药瓶卖。”
不是不想劳作,而是小奶奶年纪渐长,人吃不起种田的苦。他年纪小又得读书,不可能天天在田里忙。
捡药瓶不一样,在当时获利快。人会生病,生病的人总是渴望活着的。他们会花大量的钱买药,而吃完的药瓶卖掉值不少钱。他就去收,去捡,慢慢攒起自己第一笔资金。
“药瓶很值钱,捡药瓶也划分区域。你要是单独发财会被人追着打。我拉着几个同学一起捡漏,专门固定一块区域,有钱一起赚,大家好商量也安全。药厂也收药瓶,我们就直接洗干净了拉过去卖。”
药厂能节省成本,当然乐意收。
“一来二去人混熟了,聊起来就帮了几个忙。”傅元宝这里省略得更多,“再后来厂里赚了一笔钱,拿出了一部分给我,让我去自己开个厂。现在日常就收药做药,生产卖出去。也做点养生产品。”
桑晓晓当然听出里面漏掉了多少东西,问傅元宝关键的问题:“你药方哪里来的?”
“傅家本身做这一行。小奶奶有我爷爷留下的书。之前帮忙的药厂也给了两个方子。再加上认识几个中医。”傅元宝听到这个问题,以为桑晓晓是想积攒写文素材,“你写《秋医》用得着?”
桑晓晓的《秋医》确实缺少资料。
她写的时候大多写的是自己认知里的基础医疗卫生防护以及急救。杂志和报纸不一样。发一次文章,下一次需要稿隔很长一段时间。
最初写着的时候,需要的资料约等于无。要是往后深写,性质不一样。她会需要一些基础的医药方,并一点点将主角送上巅峰。
主角可能并没有在医学方子创造上得到最大成就,但她可以在医学推广上获得巨大成就。当然,如果桑晓晓可以得到更好的医药方,逻辑成立,言之有理,那主角也能获得医学上的极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