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第三十章

“听说了没,原来不只钱家的粮食降了价,其它几家大的粮商也降了,现在粮食的价格可不像年前年后那段时间那么吓人了!”刚从外面打听来消息的大头,忙着跟粮铺里的另一个小伙计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可不是嘛,我也听到这个消息了,虽然咱们不用担心买不到粮食的事儿,但现在想要趁着降价多屯一点儿粮食的人家可不少呢!我隔壁的二大娘家就是这样,天还没亮呢,她就打发了我二大爷,她的俩儿子还有儿媳妇们,出来排队了,就为了在几家粮店能买到点粮食。”大头以为自己打听来的消息是别人不知道的,却不清楚原来大福也早就听到了风声。

“这还不都是年前涨价给闹的吗?”大头也跟着叹了一声。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也就是咱们跟了个好东家,愿意念着咱们的辛苦,在困难的时候可以伸手帮底下人一把,家里的粮食也没那么紧缺,可别人家可不像咱们一样,有东家照看。就算外面粮价贵的上天,那也只能一家子勒紧裤腰带的省钱买粮。现在粮价降了,可不得拼了命的去抢点,存在家里。”

听着附近商铺传来的动静,大福也跟着叹了一声。从外面刚回来不久的张建军也听到了两人的讨论,也是忍不住的皱了皱眉,民以食为天,自古如此,商人囤积居奇,粮价一路走高,苦的也只是底层老百姓而已。

好在,外面的情况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糟糕,粮价也没有再回升,相比之前的大幅涨价,现在的价格更容易接受。这场粮食涨价的闹剧也暂时落幕。

这天,张建军整理完粮铺的账本,跟张掌柜打了一声招呼后,便打算回家,顺便去接小军下学。结果,还没等他走出粮铺,便被管家请到后院去了。等张建军进去一看,李国富早就已经等在那里。

“东家,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办的到,肯定在所不辞。”在李国富亲切的问了几句他们父子的生活琐事后,张建军便主动开口。对于李国富,张建军的观感一直都不错,特别是把那座小院给了他们儿子之后。天大地大,他们也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哈哈,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次叫你过来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说起来,这也算的上好事一桩。

前些日子,东海城内的粮价之争,想必,你也有所耳闻。虽然现在被压了下去,但难保他们不会卷土重来。所以政府打算设立专门的粮食局和国营粮食公司,既能稳定市场,也避免以前的扯皮。相比于李记粮铺的账房,还是这两个地方的前途更好,所以我想问问你的意见。要是你愿意过去,我可以帮你推荐。”

看着说话真诚郑重的张建军,李国富笑眯眯的说道。之前两家的交情也仅限于两家的孩子,但自从发生了李文斌被绑走的事件之后,两家的交往才多了起来。在李国富看来,张建军父子有恩于他们李家,便是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看在恩情的份上,他也会答应,并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张建军父子两人并没有主动提出索要什么报酬,就连那些谢礼都是他主动的。这让得李国富有些惊讶,要是旁人得了这恩情,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平静。不过既然当事人没有要求,李国富也免不了多照顾几分。他通过关系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也会念着张建军一些。

“多谢东家挂念,不知道这粮食局和国营粮食公司有啥区别?进去做工会比现在在铺子里当账房还要好吗?”听到李国富的话,张建军不可否认的心动了。熟悉以后历史进程的他,当然知道这粮铺账房的活计干不长久,可一时之间,他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只能慢慢筹谋。现在,李国富把这么好的机会放在他面前,不抓住也不合适啊!

“从长远来看,这两个地方自然是比李家粮铺更适合你的。”以李国富的眼力,自然看得出张建军的心动,这也让他微微松了口气。李国富对于李家粮铺的打算现在也不便告知张建军,只模糊的说了一句。

“粮食局负责的是公粮征集,军粮供应以及机关团体所用的粮食。以后会成立征粮工作队,除了完成征粮的任务之外,还要配合部队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国有粮食公司负责的是粮食的市场购销,在市场上采购粮食来保障供给,之后会成立粮食收购小组,既能在城里收粮,也能去农户家收粮,相对比较自由。你可以仔细想想究竟要去哪儿?”李国富说完之后,便端起来了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静等陷入思索的张建军给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