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说话的语气跟大人似的,李磊忍不住笑了:“你这个小人精,怎么什么都知道?”使劲揉了揉徐宁玉的脸蛋,被徐宁玉一巴掌拍在手背上,才笑嘻嘻地把人抱到车后座。

“回家啦。”李磊快活地喊了声,又用力蹬起了自行车,嘴里还开始乱七八糟地哼着歌。歌词大多是错的,偶尔能听到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嗷嗷下——”调子也已经跑去了喜马拉雅山。

心情还怪好。徐宁玉微微翘起嘴巴,摸摸自己经常被人偷捏的脸蛋,有些苦恼,这婴儿肥什么时候才能消失?

距离那天去镇上寄信已经过了两个星期,暂时还没收到任何回复。这些杂志大多是月刊,虽然明知道一两个月才收到回信才是常态,徐宁玉心里还是有些无法平静。

今天一大早下起了雨,教室里没有灯,黑洞洞的,他就没有看书写字,一直托腮看着教室的窗外。

老师上课看了他好几眼,最后还是忍住了没去管这个班里最小最特别的学生。徐宁玉肯定是学习太辛苦了,累了,毕竟这么小。老师脑补着,自动替他作解释。

徐宁玉可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默默计算着自己又投了几篇短文到不同的报刊和杂志,总数超过十篇了。不过从那一次之后,他没有再亲自去邮局。

李磊说天冷了,非不让他去,自己骑着车子帮他去镇上跑了一趟,又带回几个信封和邮票。徐宁玉的零花钱都花光了,现在彻底身无分文。

没钱的日子真难过啊,一分钱一个的面糖都买不起。有时候嘴里没味,还挺想吃点甜的。

一直到下课铃响起,他还在发呆。脑子里在想着接下来写些什么呢。作文写多了,他最近有想着写童话和少年儿童为主角的小说,只是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

教室外面好多小孩在雨中跑来跑去,故意去踩水玩。老师出去喊了一次,把低年级学生的赶兔子一样赶回了教室,不然这些小孩准能把衣服裤子全弄湿。

这时,他就看到李磊也没有打伞,正远远地飞奔过来。还在门外呢,李磊就大声喊着:“小玉,你的信!”

徐宁玉立刻坐直了身体,看着李磊头发湿漉漉的,一路带风地跑到他的课桌旁。

“我看到你的名字,就给你拿来啦!”李磊把有些潮湿的手在裤子上抹了抹,从怀里掏出一个大信封。信被他塞在外套里,保护得很好,一点水没沾。

学校门卫室的屋檐下放了张课桌,邮递员送信过来就会把信放在桌子上,收到信的人自己去拿。这时候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电话也很少,分隔两地的人主要靠写信交流,因此学校里每天都能收到很多信。

从那次寄了信,李磊每天一下课就要去门卫室转一圈,生怕漏掉徐宁玉的信,果然被他第一个拿到了。

徐宁玉看着那信封的大小和厚度,差不多能装下一本杂志,心脏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

“我帮你打开。”李磊见他没动,特别热心地拿铅笔刀把信封拆开,顿时露出里面一本崭新的《小学生必读》。

徐宁玉把杂志放到一边,信封里还有一封编辑部的回信,和一张薄薄的汇款单。回信是打印在a4纸上的,大意就是“你的稿件我们已经采用了,希望作者以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应该是通用的回信模板。

信很短,徐宁玉一眼扫过去就看完了,一颗心也落了地。他又拿起那张邮政的汇款单,看到金额是六元整,皱了皱小鼻子。这家稿费好像有点低。

李磊在旁边兴奋地问:“这是被选上了吧?我就说嘛,你肯定行!”

班上其他同学早就围了过来,这会儿七嘴八舌地问:“徐宁玉,怎么有人给你寄书啊?”“你是交了笔友了吗?”

这时候很流行交笔友,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有专栏刊登“征友启事”,列着不同人的自我介绍和通信地址,感兴趣的就可以写信过去,如果对方也回信,两个陌生人就交上了笔友。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互相通信,有的笔友甚至能持续很多年。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也被认为是非常光荣的事,不需要隐瞒。李磊马上帮着宣传起来,跟自己得了奖一样骄傲:“徐宁玉写了文章寄给杂志,被选上了,这不登出来了,人家给寄了书呢。”

徐宁玉点头,把汇款单放到小书包的夹层里,拉上拉链,杂志和回信就任同学们随意传看。

身边熟悉的同学竟然给杂志社投稿,写的东西和名字都被印到了书上,这对小学生来说这简直和神话故事一样神奇。他们都“哇”地张大了嘴巴,争着看《小学生必读》上“徐宁玉”三个字,还有打印的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