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关键原因,还是在产量上。

一年十几台的出货量,就算被抢上天,对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威胁。

而限制深紫外光刻机产量的,归根结底还是镜头。

甚至这十几个镜头都是井熙花了大力气才搞来的,不但花费不菲,还得了不少冷脸,人家是典型的卖方市场,镜头压根不愁卖,订单也总先紧着欧美的客户,至于对这一群华国人,要价更高不说,还常常故意把单子排在末尾,叫井熙她们受了不少气。

后来还是井熙那个熟人,司宁青出面,才帮她们搞到这点镜头,要不然,深紫外光刻机一推出就直接开天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井熙是真的火了,终于放下其他事情,和数控实验室一起,重点攻关机器抛光。

机器抛光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概念,镜面精抛光机也出来好几年了,但是现在的抛光精度依然还比不上最出色的手工,甚至跟比较优秀的工人比,也有些差距。

“关键是传感器对打磨力的有效控制,”井熙说,“我觉得需要再加一个六轴的夹具,这样更利于压力传感器实时感知打磨下压力的大小。”

“六轴联动?”兰洪波第一时间皱起了眉,但是认真想了想:“主要是加正负两个方向,我先试一试。”

五轴机床在国内是首创,而六轴联动,在全世界都算是顶尖技术,虽然只是多加一个夹具,对于操控系统的要求,却呈几何级别的提升。

但搞科研,本来就是从不可能里找出可能性,然后把它实现出来的过程。

井熙甩出需求,转头又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

深紫外光刻机的发展也遇到了壁垒,虽然他们已经成功攻克了200纳米,但是卡在193纳米上,怎么都突破不了了。

“是不是只能继续升级,用极紫外光做光源才有可能?”蒋芸还是摩拳擦掌,极紫外光这个神器都藏好久了,她早就迫不及待想把这宝贝放出去吓唬人了。

井熙却摇头。

在她的记忆里,深紫外光刻机的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活跃期,肯定没可能这么快就到达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