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人微笑着,长路漫漫,身上毛的书本和金银都没有,但孔儒的精神却鼓励着他们前进。

好几人冷冷的看他,都快饿死了,还以为有美好前途,傻不傻啊。

“不,真有美好前途。”另一个儒家子弟眼睛发亮。

“我辈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大声的道,众人立刻懂了他的意思。

“对,我们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众人大声的响应着,所有的萎靡一扫而空。

圣人之言是天地至理,当不分贵贱,有教无类,流传恒古,而他们这些圣贤的继承者承担的责任就是把孔圣的至理传播到天下。

“波斯人也是人,蛮夷也是人,圣人之下,何人不能教也?”有人欢喜的道。中原胡雪亭倒行逆施,不懂仁义礼信,破坏纲常,废仁弃义,孔孟之道在中原没有了传承,但是在广阔的极西之地有啊!

只要把孔孟之道传到了西方,他们个个将会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一般的人物,为万世流芳。

“教化蛮夷,此天地之间莫大之功也。”某个儒家老者道,脸色都红润不少。

众人兴奋之下,脚步都轻快了些,看一群波斯人的眼神就像在看待宰的羔羊,哦,错了,是迷途的羔羊。这眼神是如此的炙热,一群波斯人几乎分分钟就坚定了对儒家子弟的判断:“他们果然是传道者。”“他们想要向我们传道。”

一群波斯人倒是无所谓,这群传道者会急救,一起行路人多势众,多少更放心些。至于传道这种东西属于爱信不信,没听说过强迫信仰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某个儒家子弟低声道,越是与现况结合,他越是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大随不就是因为没有儒家的大佬成为国之栋梁,国家才会灭亡吗?他们这些儒家子弟不就是因为安乐惯了,才会被流放到了蛮夷之地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是我儒家永存的唯一道路啊。”有儒家子弟泪流满面,先辈贤达指出了儒家的道路,后辈却生活在安逸当中,忘记了血的教训,终于流血又流泪了。

“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孔孟之言。”好几个儒家子弟用力的点头,以后的传播儒家思想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入强烈到极点的排他性,任何非儒家思想,任何不信仰儒家的人一定要骂到死排挤到死,绝不留情。

“不要心急,我们想要站稳了脚跟。”一群儒家子弟互相提醒着。那些波斯蛮夷不识字,没有文化,正是成为儒家子弟的最佳人选。

“为了孔孟之道,我们将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毛笔,骂死任何一个不信仰儒家的人。”众人咬牙切齿。

第344章 高颖不见了

杨轩感的耐心真是好到了极点,明明都看不到一个敌人的人影,就是规规矩矩的每隔十里地就建立一个大大的土城,迁移百姓,安置军队。

一群将领有些无奈,探马说得清清楚楚,百里之内绝对没有大股的敌人,但杨轩感就是不肯多前进几步,死咬着十里建城不放。

“小心驶得万年船。”杨轩感认真无比。“杨某的兵法顶多就是丙等,贺若弼是乙等,高颖是甲等,随便哪个都能轻松的灭了杨某,杨某唯一的优势就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何必冒险?”

一群将领无奈的点头,从理智上他们完全赞同杨轩感的判断,骁骑卫名将如云,就是找不到一个敢和高颖贺若弼单挑的将领,别的不说,只说高颖贺若弼嗖的一下放弃了荥阳,万里跃进白山黑水,骁骑卫的名将们谁能想得到?但感情上却有些郁闷,每隔十里建立土城,防守,在隔十里建立土城,这个工作实在是太烦闷了,前几次还有一些高颖时刻会冒出来的紧张感,后来是真心麻木了。

程夭金大力支持杨轩感,高颖肯定就在附近潜伏着,就等骁骑卫松懈了,然后大军猛然杀出,一举灭了骁骑卫呢。“安全第一。”程夭金坚定的道,一个人有几个脑袋?万万不能拿脑袋开玩笑。

一群骁骑卫的猛将一点都不奇怪程夭金的言语,所谓的不怕死或者不打仗就浑身发痒睡不着觉的猛将那都是坐在安全的后方命令别人送死的,真要站在第一线刀光剑影,早就变成尸体了。想要好好的吃当兵的这碗饭,一定要重视自己和手下的小命,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唉,再这么下去,只怕军心是定然要懈怠了。”有将领低声提醒杨轩感,而且情况也有些不对,再怎么磨磨蹭蹭的建造土城,时间过去了这么久,骁骑卫已经占领了大半个辽东了,眼看就要到燕郡了,怎么还没看到一个高颖的人?